首頁 學習資料實用文檔正文

神經內科護士論文3300字_神經內科護士畢業論文范文模板

實用文檔 2021-06-22 09:15 813 內科

導讀:如何撰寫出滿意的神經內科護士論文3300字是現在很多人都為之苦惱的問題之一,而論文的撰寫也并非易事,必定是需要花費很多心思和汗水的,本論文分類為神經內科論文,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幾篇神經內科護士論文3300字范文供大家參考。


  神經內科護士論文3300字(一):探討品管圈結合PBL教學在神經內科護士帶教中的應用價值論文


  [摘要]目的分析品管圈結合PBL教學對于神經內科護士帶教的重要價值。方法選取2017年1—12月期間在神經內科實習的40名護士,設為對照組;選取2018年1—12月期間在神經內科實習的40名護士,設為研究組。對照組采取傳統教學法,研究組采取品管圈+PBL教學法。比較兩組的考試成績(包括理論、臨床操作能力以及思維能力3項)及實習護士對教學的滿意度。結果研究組理論、臨床操作能力、思維能力3項考試成績分數(91.64±3.48)分、(91.27±3.36)分、(86.36±2.58)分均比對照組成績分數(81.65±2.27)分、(80.75±2.16)分(80.09±2.37)分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實習護士對教學的滿意度為97.50%,比對照組的75.00%高得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神經內科護士帶教中采取品管圈加PBL教學可以顯著提高實習護士的考試成績,使其對教學更加滿意。


  [關鍵詞]PBL教學;品管圈;神經內科;護士;帶教


  [中圖分類號]R47;G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5654(2020)06(b)-0137-03


  實習帶教是醫學生或護生將學習自課本中的理論知識落實于臨床實踐中的過程,傳統的帶教方式由于過度固定化、簡單化而無法獲得理想的帶教效果,實習生雖然能夠掌握一定量的理論知識,但填鴨式的教學使實習生思維固定,缺乏創新性與團隊精神,實習生難以將所學到的知識應用于臨床實踐,這無疑是不利于其未來的工作的[1]。對此,臨床教學模式進行了顯著的改變,嘗試以品管圈或PBL教學法等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從而提高臨床實習的質量,使實習生未來可以更好地就業。該文選取2017年1—12月期間在神經內科實習的40名護士,采取傳統教學法進行教學,同時選取2018年1—12月期間在神經內科實習的40名護士,采取品管圈+PBL教學法進行教學,試對比兩種教學模式在神經內科護理帶教中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12月期間在神經內科實習的40名護士,設為對照組;選取2018年1—12月期間在神經內科實習的40名護士,設為研究組。研究組:男1名,女39名;年齡20~25歲,平均(23.08±1.12)歲;文化程度:大專12名,本科及以上28名。對照組:男0名,女40名;年齡20~24歲,平均(22.99±1.17)歲;文化程度:大專14名,本科及以上26名。將年齡、性別、文化程度等信息納入軟件中,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統計學對比在兩組之間具有可行性。


  1.2方法


  對照組采取傳統教學法,神經內科安排臨床經驗豐富的帶教老師以板書、視頻、圖片、幻燈片、教材等形式進行常規授課,授課過程中,帶教老師會將神經內科護理要點、注意事項、護理流程步驟、神經內科病房環境、患者情況等詳解講解給實習護士,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實習護士對帶教老師的工作情況進行觀摩學習。而在學習之余,實習護士自行對學習到的理論知識進行鞏固。


  研究組采取品管圈+PBL教學法,具體內容為:①在實習生入科后,由帶教老師先對其學習成績(包括理論、實踐能力等)進行充分的了解,隨后根據教學大綱制定教學計劃。②帶教老師(圈長)將學生分為不同小組(圈),每組有若干名組員(圈員),不同小組的實習護士跟隨帶教老師隨診,教師在帶教過程中結合經典案例向實習護士提問,鼓勵其根據病例情況給出自己的回答,引導其自主查閱相關資料,以提高其搜集資料、自主分析評估的思維和能力。③指導實習護士根據查閱結果擬定神經內科臨床護理計劃,由帶教老師在帶教過程中安排實習護士分組討論,各小組均圍繞病例進行更深入地分析,最終系統總結護理原則及經驗。④帶教老師評估實習護士的小組總結結果,結合臨床實際指出其不足之處,鼓勵實習護士不斷完善自身,逐漸提高自身的理論知識儲備與臨床操作能力。同時,監督實習護士的臨床實踐情況,對其學習效果進行評價。⑤值得注意的是,教學過程中可能出現各種問題,如學生學習興趣不濃、學生學習效果不理想等,若是實習護士學習效果不理想,帶教老師可以親身進行示范,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完成臨床操作;若是學生學習興趣不濃,可以通過營造情境來調動其學習積極性,使實習護士可以更深切地了解到未來的工作環境與工作對象,從而將自己所學到的知識更好地應用到臨床實踐中去。


  1.3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的考試成績,包括理論、臨床操作能力以及思維能力3項及實習護士對教學的滿意度。3項考試滿分均為100分,實習護士對教學的滿意度取決于問卷調查結果,學生匿名評價對傳統教學方式、PBL+品管圈教學方式的滿意程度,滿意程度可分為滿意、一般、不滿意,一般率+滿意率=總滿意率[2]。


  1.4統計方法


  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對比兩組實習護士的各項臨床數據,計數資料和計量數據分別以[n(%)]和(x±s)表示,分別進行χ2檢驗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出科考試成績對比


  研究組理論、臨床操作能力、思維能力3項考試成績均比對照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實習護士對教學的滿意度對比


  研究組實習護士對教學的滿意度為97.50%,比對照組的75.00%高得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傳統護理帶教方法是由授課教師將相關理論知識、自身的工作經驗先宣講給實習護士,再由實習護士在課堂上進行學習,這種教學模式局限性較強,學生的視野難以得到擴展,思維也比較固定,而臨床護理學是一門內容抽象且復雜的學科,缺乏靈活的思維、缺少足夠實踐能力的實習護士難以將其應用于實際,其未來的護理工作也會受到制約[3]。而PBL教學法即問題式教學法則是以問題為基礎,通過帶教老師向實習護士提問來培養學生靈活的思維,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的知識學習不再是傳統的“填鴨式”學習,學生的思維更加靈活、創新性更強、更具有團隊精神,彼此之間可以充分合作,在帶教老師的提問下,實習護士以經典病例為導向,不斷查閱文獻、進行分組討論,這個過程既尋求了答案,也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思考、自主分析問題的能力,實習護士的學習熱情也因此被調動起來[4]。品管圈即品質管理圈,其是由工作場所性質互補、相近或相同的人員自發形成的活動團體,在品管圈的管理下,圈內的成員可以互相合作,按照一定的流程來解決所遇到的問題,將其應用于神經內科的護理教學同樣有助于提高圈內人員的團隊合作與及積極性[5]。將品管圈與PBL教學法聯合應用于神經內科的護理教學,則能很好地調動實習護生的積極性,提高其相互合作的能力,從而使其學習效果得到極大的提高。


  該文選取了2017年1—12月期間在神經內科實習的40名護士,設為對照組;同時選取2018年1—12月期間在神經內科實習的40名護士,設為研究組。對照組采取傳統教學法,研究組采取品管圈+PBL教學法。結果顯示,研究組理論、臨床操作能力、思維能力3項考試成績均比對照組高(P<0.05),并且其實習護士對教學滿意度也比對照組高(97.50%vs75.00%),可見品管圈+PBL教學法在神經內科護理帶教有著非常顯著的應用效果。將研究組(91.64±3.48)分的理論考試成績、(91.27±3.36)分的實踐操作成績、(86.36±2.58)分的思維能力成績與陳茂玉等[6]研究中觀察組(90.53±2.37)分的理論考試成績、(90.16±2.25)分的實踐操作成績、(85.25±2.47)分的思維能力成績進行對比,結果較為相近,可見該文結果、結論真實可靠。


  綜上所述,品管圈+PBL教學法應用于護理帶教可以提高實習護生的各項能力,神經內科應為其積極應用這種令人滿意的教學模式。


  神經內科護士畢業論文范文模板(二):系統化護理教學在神經內科護士培訓中的效果分析論文


  [摘要]目的討論系統化護理教學在神經內科護士培訓中的效果。方法將該院神經內科2019年1—8月新進的40名護士隨機分為對照組(傳統帶教)與研究組(系統化護理教學),各20名,評判標準:Dops評分、新進護士對教學模式的滿意度。結果兩組新進護士培訓前的各項Dops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新進護士培訓后的各項Dops評分指標均明顯高于培訓前(P<0.05);研究組新進護士培訓后的各項Dops評分指標明顯高于對照組培訓后(P<0.05)。研究組新進護士對系統化教學模式的滿意度為100.00%,該指標明顯高于對照組新進護士對傳統帶教教學模式滿意度的70.00%(P<0.05)。結論與傳統帶教教學模式相比,系統化護理教學模式將更優利于提高新進護士的專業素養及護理技能,且該帶教教學模式得到了廣大新進護士的一致認可。


  [關鍵詞]系統化護理教學;神經內科;護士;培訓


  [中圖分類號]R47;G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5654(2020)05(a)-0117-03


  新進護士基本上沒有豐富的護理工作經驗,崗前培訓教學屬于提高其臨床實踐工作能力的重要性過程,其是指護理帶教老師通過在實際臨床中對護士所采取的一系列教學活動,該種教學形式存在的主要目的在于進一步鞏固新護士在學校中所學到的專業性護理基礎知識,并提高其臨床護理實踐能力,進而為醫院相關科室培養專業化優秀人才[1]。神經內科中所涉及護理專業知識性強,入住該科室的多為急、危、重患者,為保障該科室臨床護理質量,應轉變以往重理論、輕實踐的傳統教學方式,積極融入系統化護理教學模式,促使新進護士培訓工作更加規范性、科學化及效率化[2]?;诖?,該文以該院2019年1—8月新進的40名護士為對象,對神經內科護士培訓工作中實施傳統帶教模式與系統化護理帶教模式后的效果進行了分析,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該院神經內科新進40名護士,將其以隨機法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各20名,基本資料:對照組中男女比例為1:19,平均年齡為(22.8±1.2)歲,文化水平:大專有15名、本科有5名;研究組中男女比例為2:18,平均年齡為(22.5±1.9)歲,文化水平:大專有14名、本科有6名,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對照組新進護士采取傳統帶教模式,即入住新科室后,由帶教教師依據教學大綱,并憑借臨床實踐經驗對其進行教學。


  研究組新進護士采取系統化護理教學,內容如下:應由專業護理水平技能較高、臨床實踐工作經驗豐富的神經內科護師擔任帶教老師。授課內容包括有神經內科護理操作前期準備工作、護理操作目的、對患者身體機能的評估、患者感染預防工作內容,護理注意事項、專業性護理操作技能、護理后續處理事項、與患者之間護理溝通技巧以及突發性事件應急處理方法。以統一、集中的形式對護士進行授課,教學內容呈現形式包括有多媒體以及書本等,對于一些技能性較強的教學內容,可借助于現場模擬以及視頻教學的形式開展。教學結束后,由帶教教師對護士隨機進行分組,而后布置小組練習內容,練習過程中注意觀察護士對相關護理操作的熟練程度,及時糾正其不規范及錯誤的護理操作行為,并提出指導性意見。小組教學形式將有利于提高護士的護理程序應用技能,不同組員之間可取長補短,加深對所學護理教學內容的理解,進而提高臨床實踐操作能力[3]。


  1.3觀察指標


 ?、儆^察兩組新進護士Dops評分指標,該評分是指臨床操作技能評估量表,該量表共包括2個大項目,即操作步驟與整體評價,11個條目,其中操作步驟中包括有6項條目,整體評價中包括有5項條目,每項條目分值在1~10分之間,1~3分表示護士未達到臨床操作技能評估要求;4~6分表示護士符合臨床操作技能評估要求;7~10分表示護士臨床操作技能優秀[4]。


 ?、谟^察兩組新進護士對教學模式的滿意度,以發放調查問卷的形式了解護士對帶教教學模式的滿意度情況,問卷調查以無記名形式開展,調查結束后立即收回問卷,此次問卷回收率為100.00%,滿意度評定指標共包括有十分滿意、滿意、一般以及不滿意,滿意度=(十分滿意+滿意+一般滿意)例數/20×100.00%。


  1.4統計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計算,前者計數資料用[n(%)]表示,組間差異比較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x±s)表示,組間差異比較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Dops評分比較


  兩組新進護士培訓前的各項Dops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新進護士培訓后的各項Dops評分指標均明顯高于培訓前(P<0.05);研究組新進護士培訓后的各項Dops評分指標明顯高于對照組培訓后(P<0.05),見表1。


  2.2新進護士對教學模式的滿意度比較


  研究組新進護士對系統化教學模式的滿意度為100.00%,該指標明顯高于對照組新進護士對傳統帶教教學模式滿意度的70.00%(P<0.05),見表2。


  3討論


  當前,神經內科臨床護理工作中仍存在有一些護理問題,主要凸顯在:新進護士在專業技能、專業素養、臨床工作需具備的心理素質及處置突發事件的能力等方面存在一定缺陷,改善這一問題最主要措施為轉變帶教教學方式。近些年來,隨著我國醫學護理事業的快速發展,使得臨床護理模式不斷得以更新,越發突顯護理工作的人性化及專業化,隨之臨床護理工作對護士的要求也不斷提高,將系統化護理教學模式應用于神經內科護理帶教教學中有利于新進護士快速適應臨床護理工作,提升自身臨床護理實踐水平[5]。


  傳統的帶教方式多為教師帶領學生,以教師為中心,學生接受被動式教育,整個教學過程質量水平較低,培訓內容缺乏趣味性,神經內科臨床護理操作具有較為復雜的特點,且重點知識較為難理解,在該教學模式下新進護士普遍反映相關操作較為困難,此外,傳統教學的教師在護理水平上也層次不齊,存在較大的差異,因此不利于新進護士對專業素養及整體護理操作技能的提升[6]。


  系統化護理教學屬于一種新型的現代護理教學理論,該護理模式對臨床護士的護理技能、素養以及管理能力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新進護士應有扎實的專業基本功及豐富的理論知識儲備,使之可擔任其護士重任,該護理模式可將傳統單純性知識灌注教學模式轉變為啟發研究型教學模式,可將書本教學與實踐教學有機結合在一起,進而為神經內科培養出實用型人才。系統化護理教學模式強化了學員培訓的規范性及針對性,該教學模式具有降低醫療資源浪費的優勢,可最大程度激發學員培訓的積極性,避免了新進護士學習的盲目性,從而使新進護士在對患者病情的評估、與患者及家屬之間的溝通、處置突發性事件等方面的能力得到顯著提升,進而為轉變為一名正式的臨床護理工作者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另外,臨床帶教老師在對新進護士進行系統培訓的同時也使自己的專業知識得到鞏固提升,不僅可以起到增進老師與護士之間的關系,還可以解決醫院師資不平衡的問題,具有雙重優勢。


  綜上所述,與傳統帶教教學模式相比,系統化護理教學模式將更優利于提高新進護士的專業素養及護理技能,且該帶教教學模式得到了廣大新進護士的一致認可。

隨機文章

十八禁动漫肉肉无遮挡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