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小學數學論文寫作并非一件易事,而且對于很多初次寫作的學者來說,更是一頭霧水,不清楚應該往哪個方向寫,本論文分類為教育論文,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幾篇小學數學論文范文供大家參考。
第1篇:小學數學學困生解題能力的提升策略
【摘要】在小學教育階段中,數學教學非常重要。數學的學習有利于培養小學生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數學分析能力。但是因為數學這一學科中包含著十分繁雜且抽象的知識點,所以很多學生們會出現學習數學的困難。當前情況下,小學數學教學中學困生普遍存在,這些學困生往往會在數學學習中表現出邏輯思維能力差、難以理解數學知識點和概念等方面的問題。對此,為了有效提升小學數學學困生的數學水平,并促使他們數學解題能力的提升,本文展開了相關的探討。
【關鍵詞】小學數學;學困生;解題能力
當前情況下,因為數學學科要求學生們具備較高的思維水平和創新能力,所以在長期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很多學生會存在壓力過大的問題,而且,面對著新課標教學的要求,也有很多學生出現畏懼數學學習的現象。針對這些問題的出現,小學數學老師必須要重視一個問題,那就是如何幫助數學學困生有效提高自身的解題能力,同時,這也是數學教學中所需要掌握的教學方向。
一、小學數學學困生出現的原因
就中小學教育體系來看,其中普遍存在學困生。之所以出現這一問題,主要是因為傳統教學中,教師過分強調學生學習成績的重要性,只單方面地關注優等生,而忽視了學困生在學習上存在的問題。這種種問題的存在都會影響到我國教育體系的穩定發展,同時也會阻礙人才的良好培養?,F如今,針對學困生這一問題,我國教育領域進行了不斷地探索和研究。小學數學教學階段中,教師的教學應該幫助全體學生,讓他們都能夠有效地理解并掌握數學知識體系和知識結構,進而使學生們在有效的數學學習中促使自身數學思維和綜合素質的提升?;谶@一教學要求,數學老師就應該深入掌握學生們的心理成長和智力發展的情況。與此同時,數學老師還應該教會學生們學習數學的方法。另外,因為受到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很多數學老師沒有在教學課堂上合理地分配自己的精力,在優等生身上花費太多的時間,并沒有合理地關注學困生。在這一教學課堂上,因為沒有受到教師有效地引導和充分地關注,導致很多學困生無法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并難以構建完整的數學認知體系。長此以往,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學困生們很容易產生厭學心理。不僅如此,就大多數學困生的情況來看,他們的數學學習成績不理想,不單單是因為教師教學以及自身智力發育和智力的問題,更是因為教師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的關系。為此,要想有效解決小學數學教學中學困生的問題,教師還必須要從自身出發,解決好根本問題。
二、小學數學學困生解題能力的提升措施
1.數學老師要強化對教學內容語言的應用和對學困生情緒變化的關注
就小學生來看,他們不具備很強的控制能力,很容易出現注意力分散的問題。從相關研究調查中可以了解到,小學生們的課堂注意力大概是25分鐘。為此,根據學生這一注意力上的特點,數學老師就應該有針對性地安排課堂教學,并有效滿足學生在身心發展和接受能力等方面的需求,在開始上課后的25分鐘內,數學老師應該先向學生們講授一些較為抽象的內容,在課堂的后15分鐘時間里,教師則應該展開引導式的教學,注重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尤其是面對學困生,因為他們不具備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無法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去,所以數學老師就應該改變自身枯燥無趣的教學方式,強調結合生活化的內容和數學知識點,以此來形象地概括和有趣地包裝數學知識點。不僅如此,在講授知識點的同時,數學老師還應該積極引導學困生,讓他們能夠在課堂上展開積極的思考,并肯定和鼓勵他們的數學學習。這樣一來,便可以有效地增強學困生的學習動力和信心。
2.不斷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和綜合應變能力
在學習數學知識方面,學困生存在著很大的問題,尤其是面對數學知識的抽象性和嚴謹性,學困生們往往感覺到束手無策。在長時間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因為不具備充足的學習興趣和數學知識體系的缺乏,導致很多學困生們既沒有數學學習的基礎,又無法有效學習后面的數學知識。因此,面對這一問題,數學老師首先應該強調對學生們獨立學習能力的培養,并強化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讓他們能夠在有效的交流中逐漸產生獨立學習的意識。另外,由于每個學困生的情況都是不同的,所以數學老師就應該設計出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并安排適合每個學生能力發展的學習資料和任務,以此來有效促進學困生學習能力和綜合應變能力的有效提升,進而使他們能夠在良好能力的支撐下更好地進行數學解題。
3.培養學困生的審題能力
一般情況下,小學學困生都會犯四種類型的解題錯誤,這些分別是知識性錯誤、邏輯性錯誤、策略性錯誤以及心理性錯誤,其中最為主要的是知識性錯誤。學生之所以產生知識性錯誤,主要是因為他們沒有很好地理解數學概念,無法正確理解題意和忽視公式的應用等。在面對這一問題時,數學老師應該要求學生在審題時進行標記,標明題干中的重點內容。同時,對于學生易錯的知識點,數學老師應該進行歸納,并對學生展開總結,以此來幫助學生有效區分和理解這些易錯的知識點。最后,在講解題目的過程中,數學老師可以對學困生提問,讓他們來講述題目中給出的條件以及需要求證的內容。在這樣的不斷訓練下,學困生審題的方法可以得到有效的優化,從而促使他們在今后的數學解題中能夠對題意進行正確的理解。
4.重視錯題的作用
在解題結束之后,很少有學困生會進行題后的反思,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并沒有實現對錯題的有效利用。為此,在日常的數學教學中,數學老師應該幫助學生認識錯題的重要性,并要求學生制作錯題集。在學生制作錯題集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告訴學生一些注意事項。就學困生來講,他們雖然會出現很多錯題,但是并不能夠因此放棄對題目的解答。所以,數學老師應該多鼓勵和督促學困生,并引導他們有效地記憶錯題。學生解題不在于完成數學學習的任務和作業,而是應該在解題中加深自身對數學知識的掌握,并促使自身解題能力的有效提升。
總而言之,在學困生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數學題目的解答是一大艱巨的挑戰,為此,要想幫助學困生有效完成數學題目的解答過程,并促使他們數學解題能力的提升,數學老師就應該強調在教學中采用有效的教學方法,以此來實現對小學數學教學中學困生的有效幫助。
第2篇: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
【摘要】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師要滲透情感教育,保證學生快樂地學習,幸福地學習,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情感教育;師生關系;學習興趣
小學生年齡小,心智發展不成熟,教師要運用情感教育,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小學生熱愛數學學習的情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讓小學數學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
一、用心關愛學生,構建美好的師生關系
教師要用心關愛學生,讓小學生從內心深處感受到教師的愛心和暖意。教師可以通過自己的一言一行來影響學生,讓這些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愛,讓小學生喜歡教師。教師首先要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了解小學生心中的問題,發掘學生的潛力,及時鼓勵小學生,激發小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教師要讓學生感悟到教師的真誠關愛,明白教師的工作就是育人的工作,就好像精心澆灌祖國的花朵,所以,教師要用心培植,用溫情熏陶,春風化雨,潤物無聲,保證祖國的花朵茁壯成長。
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鼓勵學生,教師的話語對學生能產生很多作用,學生喜歡聽教師的話。對犯了錯誤、做了錯事的學生,教師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尊重小學生的心理感受。小學生很敏感也很脆弱,教師要給學生打上自信和陽光的底色,教師要多多激勵學生,讓學生從教師的語言和神態中看到尊重,享受到學習的快樂,產生學習的熱情。
二、在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升華學生興趣
教師要保證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教師可以在教室的墻壁上懸掛一些五彩繽紛的圖畫,讓學生認識各種形狀,獲得美的陶冶和熏陶,心情也更加愉快。教師也要注意語言的藝術,運用幽默活潑的語言,營造濃郁的學習氛圍,讓學生保持快樂的學習心情,增長學習的信心。
教師要給學生創造生動的教學情境,采用多媒體的教學手段,豐富學生的感悟能力,讓學生感受數學課堂的明快,吸引學生的眼球。
三、運用競爭意識,挖掘學生動力源泉
小學數學教師要培養小學生的競爭意識,讓學生明白要競爭,也要相互幫助,兩者相互依存,友誼第一,比賽第二。教師可以抓住一些數學小競賽,來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鼓勵學生在競爭中發現別人,尊重別人。例如,教師在教學“數的意義”的時候,可以組織小學生四個人一個組進行整理,歸納出數的意義,體現小組合作學習的意識。教師組織學生匯報小組合作學習的成果,開展辯論的活動等,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互評或者他評,評價要客觀、公正。教師組織這樣合作又競爭的活動,可以教會學生尊重別人,欣賞別人,學會合作。所以,小學教師可以運用競爭意識,挖掘學生的動力源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四、創設教學情境,誘發學生興趣
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創設教學情境,將問題隱藏在情境中,引起小學生的思考,實現小學生內在學習動力的挖掘。
教師可以在生活中選材。教師如果提出太抽象的問題,那么,小學生會因為不夠具體,而不知道怎么思考,怎么解決問題,所以教師要選擇適合學生生活的例子,引起學生思考。例如,教師在教學“比一比”知識的時候,可以讓兩個學生上講臺上來,教師組織學生觀察和思考,哪個學生高?哪個學生矮?這樣,教師就能夠做到引導學生在生活實踐中學習數學知識。
小學生好奇心強,喜歡問各種問題,很多事情上都爭強好勝,教師要抓住小學生的好奇心,采用科學恰當的方法。例如,教師在教學“8的分和合”的時候,教師可以創造這樣的教學情境:“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魔法屋,在這個魔法屋里裝著一些玻璃球,我們一起來做數學游戲,老師請一位學生上臺來抓,看一把最多抓多少個玻璃球,老師就能猜出剩下的數字,你們相信不相信?”教師組織學生經過實踐,引導學生很快說出答案,那么,究竟藏著怎樣的奧秘呢?教師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引導學生進入到學習的最佳狀態中。
五、挖掘教材本質,開發情感源泉
小學數學教學離不開課本資源,教師也是圍繞課本開展各種數學活動,展開教學過程的。教師要深入研究課本,探索數學知識,激活情感元素,實現情感和教學活動的整合。教師可以設計一些數學問題,開啟學生的心智,查找一些知識的背景,激發學生的想象能力,引導小學生帶著問題學習數學知識。例如,教師在教學乘法的時候,可以設置電影院看電影的場景,電影院有10排座位,每排有7個位子,這樣的情景下,讓學生思考計算人數,有怎樣的規律?這個時候,學生就會調動自己的想象力,進入到思考的世界里,主動獲得知識。
六、組織多樣活動,加強情感教育
教師不能沉悶死板地開展教學,要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模式,實現師生心靈的溝通。小學數學教師要抓住小學生好奇心強,貪玩的特點,改進教學模式,靈活組織學習活動,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學習的專注度,也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數學知識競賽等,來加強情感教育,培養小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競爭意識。
總之,小學數學教師要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實現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