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學前教育科研論文3800字的在寫作的過程當中也都不是那么簡單容易的,特別是對于第一次寫作的論文的作者來說,更是不清楚應該要如何下筆的,本論文分類為學前教育論文,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幾篇關于學前教育科研論文3800字范文供大家參考。
學前教育科研論文3800字(一):淺議作品分析法在學前教育科研中的運用論文
【摘要】學前兒童各種探究方法與能力的評價幾乎都可以運用作品分析法,作品分析法是學前教育科學研究中的一種基本方法,也是廣大學前教育科學研究工作者經常使用的一種研究方法,但在實際運用過程中還存在諸多問題。本文中,筆者談了在學前教育科研中運用作品分析法的認識,希望對廣大學前教育科學研究工作者有所啟示。
【關鍵詞】作品分析法;學前教育科研;意義;操作程序
作品分析法是指研究人員有目的地為研究對象確定一個主題,研究對象按照預定程序完成作品,研究人員再通過對研究對象的活動作品進行分析,獲取研究所需要的信息,從而對研究對象的發展做出評價的一種教育科學研究方法。
一、作品分析法在學前教育科研中的意義
?。ㄒ唬┥钊肓私鈱W前兒童信息,并做出準確判斷的一種重要研究方法
每一種研究方法都有其獨特的優越性和局限性,因此,在實際的研究過程中,往往根據研究的需要,科學而合理地選擇和使用研究方法,以一種或兩種研究方法為主,其他方法為輔,以這種研究方法的優點去彌補其他方法的不足。
與其他研究方法相比,作品分析法由于其間接性的特點,更容易排除因學前兒童防范心理所帶來的信息失真。
學前教育科研中有時受時間、環境條件、人力資源等因素的限制,或由于研究的特殊需要,不能進行現場考察。那么可提出一個主題,讓學前兒童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上交作品。通過他們所完成作品的質量,分析其所具有的方法技術和能力水平。由于完成作品的過程大多需要一定的方法與能力的參與,因此,各種探究方法與能力的評價幾乎都可以運用作品分析法。如對幼兒續篇故事進行分析,可以分析幼兒文學創作能力,幼兒思維和言語的發展,也可以分析幼兒的興趣和理想的發展。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創造能力可以通過幼兒繪畫作品的好壞體現出來,動手操作能力可以從幼兒泥塑、積木、積塑作品中做出判斷。作品分析法的優點是可比性強,同一主題,幾個學前兒童的作品放在一起,比較后便可見出高低。而且,在研究過程中,作品分析法是以學前兒童的作品為中介,推斷學前兒童的探究能力水平與心理特征的發展,實施研究時,學前兒童通常不知道老師要求他完成作品的意圖,其注意力集中于作品的完成過程中。這樣可以達到放松學前兒童防范心理,獲得真實信息的良好效果。
作品分析法獨有的特點和優越性,在研究過程中可以彌補其他研究方法的不足,從而實現研究過程的最優化。研究人員在研究過程中根據需要收集學前兒童作品,間接地了解他們的情況,從而幫助研究人員了解學前兒童整個變化過程、學習特點、長處與短處、對所學事物掌握的深度及廣度等方面的情況,以便更好地面向全體因材施教,取得更好的教學效益。因此,作品分析法是深入了解學前兒童信息,并做出準確判斷的一種重要研究方法。
?。ǘ┨岣哐芯咳藛T教育科研素質的重要途徑
隨著幼兒教育改革的深入,新的問題層出不窮,需要廣大學前教育工作者去研究。積極參與學前教育科學研究,使用作品分析法,從而促進研究者的教育科研素質的提高,這樣不但推進了學前教育改革,提高了學前教育質量,而且可以為幼兒園領導和教育主管部門的決策提供科學依據。因此,運用作品分析法對于不斷提高研究者的教育科研素質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二、作品分析法在學前教育科研中的操作程序
作品分析法在學前教育科研中的基本操作程序可分為五個步驟:
?。ㄒ唬┟鞔_具體研究目標
在給學前兒童布置主題之前,研究人員應首先根據課題研究的目標,明確本作品分析的具體研究目標,即通過作品分析想獲得學前兒童哪些方面的信息。在作品分析法中,具體研究目標的表述可以分為三個方面:知識的運用水平與特點,技能的熟練程度與特點,相關心理特征的表現與特點。具體研究目標確定后,再選擇最佳實現目標的方法。作品分析具體研究目標必須服務于課題研究目標。
?。ǘ┐_定分析指標
作品分析指標應從具體研究目標中剖析出來。其過程與其他的研究方法一樣,可以以由總到分,層層深入的形式先確定一級指標,再確定二級、三級指標。
?。ㄈ┻x擇作品抽查方法
作品分析法一般適宜在班級內進行研究。通過分析既要獲得共性的認識,發現普遍存在的問題,同時也要獲得個性的認識,找到特殊性,從而將共性與個性、普遍性與特殊性綜合起來加以研究。因此,可以在研究過程中,根據不同時期的特點采取不同的作品抽查方法。
1.總體檢查。對全部學前兒童的作品進行檢查。這是繪畫作品分析和手工作品分析常用的方法,用于分析學前兒童掌握學習內容的狀況與技能發展特點。
2.分類抽查。分類抽查常用于語言、繪畫、手工作品分析等。分類抽查首先確定分類標準及類別,再從每類中隨機抽取部分學前兒童作品進行分析。
分類抽查屬于形成性分析,所謂形成性分析是指為了能夠更準確地掌握學前兒童活動發展的信息,在學前兒童活動的發展過程或完成任務過程中不定期地進行分類分析,以便更好地實施和改進后面的工作。
需要注意的是,抽查方法不是一成不變的,研究人員應根據研究環境、時間、研究對象等實際情況靈活使用。
?。ㄋ模嵤┎僮?/p>
實施操作階段的主要工作是布置任務、分析作品、填寫指標項目及分析表。具體來說,這個階段又可分為兩個步驟:
1.向學前兒童布置任務,規定完成作品的時間
根據研究設計,向學前兒童布置所要完成的作品及正確完成作品的時間期限。在布置任務時,研究者不應將研究的目的告訴學前兒童,只是將作品的操作性任務交代清楚即可,以避免暗示效應所帶來的信息失真。學前兒童在了解任務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個體主體性,形成不同風格的作品。不確定的范圍越大,學前兒童自由發揮的空間越大,作品分析的內容就越具體,以利于全面、深入了解學前兒童的發展狀況。
作品的完成時限一般不宜過長,應根據制作任務的內容、性質與難度科學設定。如果規定的時限過長,在作品制作的前期,學前兒童會因認為時間充裕而放松情緒,在上交作品之前又匆忙完成,這種前松后緊的情況不利于充分發揮他們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研究者也難以據此準確地分析作品的制作水平以及學前兒童的相應特征。
2.收集學前兒童作品并進行分析
對學前兒童的作品進行分析時,首先應以填寫第一階段確立的指標內容為主,這樣做可以保證不同作品之間具有橫向可比性;其次應分析作品所具有的特色。
?。ㄎ澹┭芯抠Y料的統計與分析
當所有的作品統計與分析完畢后,研究人員按照教育科學研究的原理對前一階段的分析表等研究資料再進行分析與綜合、抽象概括、具體化。
?。┑贸鼋Y論
在對研究資料進行分析與綜合、抽象概括、具體化之后便可得出科學的研究結論。
在運用作品分析法的一輪研究結束后,發現了一些新問題,而這些新問題即成為新一輪運用作品分析法所要研究的問題。這樣不斷循環,使研究不斷深入,不斷產生新的研究成果,進而推動學前教育科學研究向前發展。
三、作品分析在學前教育科研應用中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ㄒ唬┩瓿勺髌穬热莸恼_性
作品分析內容的正確性是指學前兒童完成作品的正確程度,是學前兒童知識經驗水平與應用水平的集中反映,是作品分析法最重要的指標。通過對內容正確程度的分析,研究人員可以清楚地了解學前兒童在教學過程和自我學習過程中對知識、技能、重點、難點、關鍵點的掌握程度,從而判斷學前兒童的發展水平,同時將信息反饋給教師,使教師不斷反思,對教師的專業成長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
?。ǘ┩瓿勺髌返臅r間與作品質量的關系
完成作品的時間一般情況下能反映學前兒童的能力,能力強的孩子正確完成作品所用的時間相應比其他孩子正確完成作品的時間要少;反之,則比其他孩子多。但是,完成作品時間的判定必須建立在正確完成作品的基礎上,并且與總體平均時間做比較,不能盲目以完成作品的時間來判斷孩子的能力,也不能簡單地將完成作品的時間多少與孩子能力強弱畫等號。
?。ㄈ┩瓿勺髌返男问椒从硨W前兒童的心理特征
形式是作品表現主題的方式,反映著學前兒童的想象力、創造力和對任務完成方式的理解與掌握程度,體現學前兒童的技能水平。例如,在藝術教育活動“花”中,有的幼兒用蠟筆畫出花,有的幼兒用鉛筆畫出花,有的幼兒用剪刀剪出花,有的幼兒用手撕出花等;有的幼兒的作品是一朵花,有的幼兒的作品是一束花;有的幼兒的作品是單顏色,有的幼兒的作品則顏色豐富多彩。由此可見,同一主題,不同的孩子選擇完成任務的形式不盡相同,反映出孩子獨特的心理活動與心理特征。
?。ㄋ模┩ㄟ^作品分析可以概括出學前兒童的個性心理特征
古人云“字如其人”,就是說,通過寫的字可以窺視出一個人的個性特點;“文如其人”,通過一個人的文學作品同樣可以看出一個人的某些心理特征。因此,通過作品分析可以分析出學前兒童的能力和性格等個性心理特征。
在作品分析法的實際運用過程中,以上幾個問題往往交織在一起,研究人員應加以綜合考慮。
總之,由于學前兒童的心理發展特點以及教師教育科研素質發展水平的制約,在學前教育科學研究中,觀察法、作品分析法是非常適用的研究方法。作品是學前兒童內隱的,但又不能很好表達和表現的知識、技能以及心理特點的外在表現形式,通過作品分析就能獲得所要的信息。因此,作品分析法是廣大學前教育工作者應當掌握和廣泛使用的一種研究方法。
學前教育科研畢業論文范文模板(二):區縣級學前教育科研員工作定位的研究論文
一、進駐實驗園,全面了解學前教育課程
我們選取了鄉鎮和直屬各一所幼兒園作為實驗園,分別進駐幼兒園了解、參與和體驗幼兒一日園生活,了解、認識并分析了學前教育課程。
通過深入幼兒園教育教學,我們發現幼兒園的課程具有以下特點:一是生活化。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身心發展需要,決定了幼兒園教育目標和內容的廣泛性,也決定了保教合一的教學原則。課程的內容來自幼兒的生活,課程的實施貫穿于幼兒的每日生活。二是游戲化。游戲符合幼兒的年齡特征,能夠滿足幼兒的各種身心需要,是幼兒園的基本活動,也是幼兒教育的基本原則之一。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形式,也是幼兒基本的學習方式。三是活動性和直接經驗性。幼兒主要通過各種感官認識世界。只有在獲得豐富的感性經驗的基礎上,幼兒才能理解事物,才能對事物形成相對比較抽象概括的認識。幼兒的這種具有行動性和形象性的認知方式和認知特點,使得幼兒園課程必須以幼兒主動參與的教育性活動為其基本的存在形式和構成成分。對幼兒來講,只有在生活中的學習才是有意義的學習,只有在直接經驗基礎上的學習才是理解性的學習。四是潛在性。從本質上講,幼兒園教育是由于幼兒身心發展和學習的特點,是的幼兒園課程不是體現在課表、教材、課堂中,二是體現在生活、游戲和其他幼兒喜聞樂見的活動形式中。
總體來看,幼兒園課程基本以活動課程為主要形式,同時硬性課程的特點非常突出?!巴ㄟ^環境教育幼兒”“保育與教育相結合”“寓教育于一日生活中”“以游戲為基本活動”,以及“在生活中、在游戲中、在幼兒的自主活動中指導幼兒的學習。
二、跟蹤調研,了解我區學前教師隊伍及科研工作現狀,針對性開展工作
2013年9~10月和2014年9~10月對我區公辦幼兒園進行調研。一是園建設概況:共有12所公辦園,其中3所為直屬園,9所為鄉鎮園,這9所園均為2013年1月正式成立。以城區為圓心,9所鄉鎮園呈放射狀分布,最遠距城中心50公里。二是教師隊伍現狀及分析。我區教育行政部門重視學前教育,不斷加大師資力量;教師隊伍年輕化,但結構基本合理。老、中、青結合,能夠達到傳、幫、帶效果;教師整體學歷水平較高,半數以上為大學本科學歷。但也不難看出年輕教師比例較大,經驗尚且不足,高學歷教師及其欠缺,骨干教師比例較低,缺乏名師引領。三是課程建設現狀。100%幼兒園開設了園本課程;32%園將園本課程系列化,與課題研究相結合,且取得初步研究成果;25%園能夠將五各領域的課程融會貫通、創新發展,形成了園本課程教育叢書,已被其他園所借鑒,并得到相關專家肯定與指導。四是課題研究現狀。廣大教師參與課題研究熱情高漲,領導率先垂范,課題研究意識逐年增強,且研究成果顯著。
在調研中,我們了解到教師來源比較復雜;各園課程建設不均衡;科研課題研究水平和重視程度差距較大等諸多問題。于是,我們結合實際,針對性的開展了序列研究工作。
第一,分層培訓教師。聘請相關專家和區教研室部分教研員對教師進行分層培訓。一層是業務管理隊伍的指導能力培訓。二層是骨干教師示范、引領作用培訓。三層是初職教師任職崗位培訓。四層是小學轉崗教師崗位適應培訓。做到培訓全面覆蓋,無死角。培訓的宗旨是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
第二,推進課程建設。幼兒園課程的五大領域間既有區分,又有相互融合,這也是教師培訓中的重要內容之一,意在提高教師的課程執行能力、整合與開發能力。經過努力,懷柔一幼、二幼和三幼都開發了園本課程叢書,在全市范圍進行交流。更影響了我區鄉鎮園的課程建設,他們也都結合自身實際開發園本課程,且部分課程的品質較高。此外,在課程執行上有所創新。眾所周知,幼兒園教師授課任務類似社區的全科大夫,帶班期間所有課程都要教,而且教師在校學習期間也是籠統的學習所有的課程,可以說樣樣都懂,樣樣都不精。因此,聘請部分本區中、小學學科教研員結合幼兒園教學特點對教師進行專業培訓,如:音樂教學中的歌唱活動、韻律活動、音樂欣賞等內容進行了培訓;美術教學中的繪畫、美工、美術欣賞等內容進行培訓。培訓后打破常規帶班制,部分有專長的教師實行走班制。
第三,宣傳、普及科研知識,促進幼兒園發展。調研內容之一是“科研需求”,我們將各園的需求進行歸納,分類。針對需求,采取多方式、多渠道服務基層。一是按需服務。二是集中培訓。三是網絡交流(http//hryuanbenjiaoyan.blog.163.com)。四是建立項目負責制和學段負責制。
三、科研視導,促幼兒園教育科研科學化、規范化發展
科研視導,規定每兩學年是一輪,教科所研制了視導中的科研工作評價量表,評價內容設一級指標7項,分別為:領導重視程度、機構與制度、科研隊伍建設、經費與設施、課題研究過程、科研成果及推廣和科研課題管理,并下設二級指標36項。第一學年,基層單位根據評價指標,制定科研規劃和年度計劃,并逐項按計劃實施。次年的第二個學期,各園根據評價指標逐項自查,自評,并撰寫自評報告后,教科所專職人員到各園檢查驗收,再由教科所給出各園書面反饋意見。最后,召開基層園主管領導和科研室主任會,對區域科研現狀總結、診斷、分析和提出改進意見;典型發言,交流經驗,推廣成果。這就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避免了研究重心偏離,研究管理雜亂無章。
通過以上工作的開展,我們認為區縣級學前教育科研員的定位:應是幼兒園課程改革共同體的一分子,是帶著疑問、困惑和理性的先行者、研究者、實踐者和推進者;是幼兒園科研特色發展、教師專業成長的引導者、培訓者和服務者;
是為區教育行政領導提供研究、決策依據的任務承擔者;是專家、學者與基層幼兒園、教師之間的信息傳遞者;是幼兒園、教師進行科研課題研究的參與者、體驗著、指導者和示范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