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家庭教育課論文要怎么寫?寫作論文不管是為了畢業還是為了評定職稱,都是不可或缺的,所以首先就需要把論文寫作的方式弄清楚,本論文分類為家庭教育論文,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幾篇家庭教育課論文范文供大家借鑒參考。
家庭教育課論文3800字(一):在大學中設置家庭教育課的重要性
摘要:我國大學中應該設置家庭教育課程,這有利于大學生自身素質的提高,端正學生對于家庭教育的態度,促進家庭和諧幸福的發展。讓更多的學生明白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從中認清自身的責任,與此同時促進學校健康穩定發展。待大學生走向社會,成為社會中的一員,將會承擔起為祖國培養后代的責任,同時促進國家人才素質的提高,使國家富強昌盛。
關鍵詞:課程家庭教育大學生
當今大學生逐年增加,大學教育已經成為大眾化教育,此時的家庭教育尤為關鍵。都說大學是一個雛形社會,大學生們不僅要在大學中接觸科學文化知識還要為成為社會人做好準備。此時的大學生們面臨著人生中一個又一個的重要關口,也需要明白愛情與家庭的意義,挑起身上的擔子,明白身上的責任重大。雖說是大學生,但是都已經是成年人,應該明白大家都會經歷的結婚生子,應該明白自己應該扮演好家長的角色,承擔起家庭教育的責任。這不僅是為了個人,也是為了社會更好的發展。所以在大學時期,大學生們應該提前了解家庭教育的有關知識,明白以后為人父母應該怎么做,如何構建一個美滿幸福的家庭。[1]
一、大學中開設家庭教育課的原因分析
1.具備較強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能力
大學生在大學時期具備較強的學習能力,此時對于設置以前沒有過的家庭教育課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產生一定得好奇心。大學生們剛剛離開父母,體會到了思鄉念母,這時的他們剛能明白為人父母的辛苦與不易。學校乃至社會應該重視大學生這個未來家長的群體,利用好學?,F有的資源,大力開展家庭教育課程。在踏入社會之前明白自己身上的責任與義務,逐漸提高未來家長們的素質,這樣未來家庭教育的開展會更方便,也會使整體國民素質更上一層樓。[2]
2.端正大學生的家庭教育觀念
現今大學生越來越明白一個詞語,原生家庭,而原生家庭主要是說原有的家庭教育等方面環境。很多大學生認識到了自身家庭教育方面有問題但卻無力改變,或者說存在問題卻沒能發現問題,把從上輩人身上學到的直接用到了自己孩子的身上或者更加擴大化。這樣的悲劇也不少見,所以我們在大學中設置家庭教育方面的課程也是要學生從自己思想觀念上認識到什么是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如何更好的施展家庭教育。認識到家庭教育對自身造成的壞影響,以便及時加以改正。同時也是讓更多的大學生能夠明白家庭教育在人的一生中的重要性。
3.提高大學生自身素質
我國大學生的的自身素質還有待提高,學習家庭教育可以讓他們明白言傳身教的重要性,也可以樂于提高自身的素養,嚴于律己,寬以待人。當然這個素質也包括學生的心理素質。學校雖然配備了心理咨詢室和很好的咨詢教師,但是還是會有很多性格內向,不善于表達的人對自己遇到的心理問題選擇逃避。一直掩飾自己的情緒,將自己封閉在一個孤獨的世界中,而不是選擇與人溝通或是選擇去找心理老師尋求幫助。所以適當的家庭教育課可能是打開學生心扉的一個有效途徑,換一種方式讓孩子走出自己內心的迷惘,可以通過各種家庭教育案例讓他們明白自己也是其中的迷途者,在課程中找到適合自己解決內心問題的方法。
4.促進家庭生活和諧幸福
當今大學生多數都為獨生子女,很多人不懂得如何與人相處,遇到問題時多是想著讓家長幫助解決。家長們習慣專斷,替孩子解決所有的問題,限制了孩子們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也限制了他們發現探索自己的能力,讓他們覺得自己永遠是一個長不大的孩子。如果從大學畢業走到社會的工作崗位上,誰還會把他們當成孩子。走進了大學,和別人學會共處,解決自己遇到的各種問題應該是他們正常應該掌握的能力,而不是無法面對自己成長中出現的問題。在大學中開設家庭教育課,讓學生能充分認識到自身的問題,學會與自己的內心相處,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同時也能發現自己家庭中教育出現的問題,客觀的審視自己的父母,明白他們當初的辛勞,更好的理解為人父母的不易,更加親近自己的父母,創造一個和諧美好的家庭生活。
5.促進校園生活健康發展
近幾年,大學生犯罪現象層出不窮,這是對高等教育及家庭教育的極大挑戰。學生面臨著一系列的心理問題,這些心理問題應該是長時間積累形成的。雖然在大學時期才見問題的苗頭,實際應該是很久之前就潛伏在學生心里了,源頭更多地存在于和他人相處或是與父母相處的關系之中。一個和諧美好的家庭會成就一個身心健康的孩子。融洽的家庭關系、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幫助孩子形成優秀的心理素質:關愛他人,欣賞自我,堅韌獨立。反之,如果孩子在童年時受到了不正確的教育,他們會表現為自卑,敏感,適應能力差等特點。在大學當中開設家庭教育課,有利于孩子認識到自身教育遇到的問題,幫助他們找到解決自身問題的方法,擺脫內心的恐懼,學會與他人友好相處。長此以往會重建一個健康的心靈,使他們更具有創造性和積極向上的生活觀,樂于與他人合作,減少校園沖突等事件。[3]
6.促進國家教育水平提高
教育乃國之根本,但不能只有學校教育一方努力,家庭教育也占了很大的比重,要想更好的促進教育公平,促進學生個人個性化的發展,家庭教育應該要起到更好的輔助作用,所以當大學中設置家庭教育課時,使一批又一批認識到教育根本問題的青年,敢于承擔起富國興邦的重任,為國家培養新生一代。這樣的青年不僅會認識到他們身上的擔子,也會明白國家想永久富強,同樣需要后代們更加能承擔重任,所以需要教育質量不斷提升。家庭教育的質量直接會影響到社會的發展水平。中國的家庭教育目前還停留在現象與描述上,沒有形成基本的理論框架,缺少嚴密的科學性與邏輯性,對家庭教育實踐也缺少指導意義。在大學生中開設家庭教育課程有助于推動家庭教育方面的實踐研究,幫助更多的學生了解家庭教育,傳播優秀的家庭教育經驗,吸收國內外先進的家庭教育理論,不斷地使我們國家的家庭教育經驗體系化,專業化。
二、大學生家庭教育課程的目的
1.引起社會對家庭教育在大學中設置的重視
當今社會最重視家庭教育的時期可能是在孩子幼童階段,在沒有進入學校學習之前。但是初為人父人母,如何能做到擁有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呢?我們應當提前在大學中開設家庭教育課,讓即將步入社會的青年們提前了解家庭教育,對家庭教育有明確的認知。也讓社會清晰的認識到大學中設置家庭教育課的重要性。幫助社會形成家庭教育的良好風氣。大學中設置家庭教育課也是為了讓社會拓寬宣傳家庭教育的途徑,讓更多初為家長的人們更多的重視起家庭教育。社會可以通過媒體或講座的形式加以宣傳,提高青年和家長們對于家庭教育的重視,鼓勵人們在多種情況下進行學習和了解。
2.拉近學校與家庭的合作關系
推行家庭教育課會使更多的學生明白家庭,學校,社會三者有機結合的重要性。光注重學校教育,一味向學校要成績,要發展是不符合實際的,應當大力的完善家庭教育,使家長在學校課余時間充分承擔起教子育人的本分。有效的緩和了學校與家長的沖突,更加有助于學生個性特點的開發。不僅使學生會學習,會勞動,更加會動腦會生活。這樣培養出來的人才,才是國家和社會所需要的棟梁之才。大學時代是學生在進入社會之前的過渡期,這個時間段使他們充分掌握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有一定的超前意識,使他們把意識深埋于心底,當成為父母之時便會更加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更加注重家庭教育環境的優劣,更明白如何和學校教育相輔相成,拉近家庭與學校的合作關系。
3.促進學校對家庭教育的重視
大學是一個社會方向的引領,在大學中設置家庭教育課一方面彌補了學校過于重視智育忽視德育的情況,另一方面彌補了來自家庭對于教育學生造成的缺陷。學生從小學到大學,多種因素造成學校,家長,學生都只重視學生成績,忽視了如何做人的教導。更有甚者到了社會中還要依賴于家長,不能自理。很多情況是學校教育的失衡造成的。學校要明確對于家庭教育的重視,使家長和學生都明白學校只能教授孩子一部分知識,還有很多學問需要同家長學,在社會實踐當中學,要讓家長和學校都有家庭教育的意識。所以在大學中開設家庭教育課,可以普遍提高社會學校推廣家庭教育。
4.幫助學生更好的認識自我,培養良好的習慣
家長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孩子更多的自我認同感都是來自父母對孩子的認識。如果家長總是對孩子的期望值過高,會使孩子難以體會到勝利的喜悅,會使孩子時常覺得自己做的不夠好,慢慢變得自卑。如果家長的心理是扭曲的,孩子也會被漸漸帶的扭曲,以至于產生心理問題。如果是過于溺愛放縱的家庭,一味的對孩子進行贊美褒獎,會使孩子恃寵而驕,狂妄自大。會覺得自己比他人都優秀,卻也見不得別人比自己好。不甘心吃虧,也不善于與他人合作。所以在大學中開設家庭教育課,可以幫助他們找到自身的問題,為未來的家長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重視起孩子德育的培養。明白培養一個人人格的重要性。大學時期正是學生三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其實讓他們接觸家庭教育,也是為了他們重新建立起良好的品質和習慣,從而對他們的孩子進行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行為習慣的教育。矯正未來家長在原生家庭中學來的不良習慣,在大學家庭教育課中學習正確有效的撫育技巧。改變以往無目的,無計劃的家庭教育方式,提高家庭教育的可操作性。
三、前景展望
大學應該擔負起育人強國的責任,利用自己專業的優勢,承擔起大學生對于家庭教育的認識。使大學生們認識到作為父母的責任,為他們更好的勝任父母的這個角色做好準備。大學中也要開展多種利于進行家庭教育講授的形式,宣傳和講座并行,拓寬家庭教育學習的途徑。
作者簡介:曹國珍(1993—),女,漢,籍貫:遼寧遼陽,職務/職稱,學歷:本科,單位,研究方向。
家庭教育課畢業論文范文模板(二):必須給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家長補上家庭教育的課
摘要:隨著我國城鎮化建設的不斷推進,農村廣大人民群眾對義務教育階段教育的需求不斷提升,而農村人口的社會文明程度、道德文化素養等方面相對而言發展較為緩慢,由此使得農村家長在配合教育機構教育和培養子女成才的家庭教育方面受到制約,表現為重經濟輕教育,教育觀念落后,意識淡薄,方法單一,在全面提高農村教育教學質量,提高農村子女思想道德修養等方面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成為農村教育健康發展的重要課題,它涉及農村人才培養的質量,涉及國家社會秩序的和諧穩定,涉及農村人口文化道德、文明素養和經濟建設的良性發展。應引起全社會的廣泛關注和共同思考。特別是廣大農村家長應積極提升家庭教育素養,主動補上家庭教育的課,把子女的教育作為家庭的持續發展,將為社會、國家的未來培養合格的公民和人才作為責任和使命,與廣大教育工作者一道為提升全民族整體綜合素養做出不懈努力。
關鍵詞:農村;家長;家庭;教育
近年來隨著國家經濟建設步伐的加快,我國農村經濟發展成效顯著。從改善基礎設施建設到提高農村生活質量,從2001年國家對農村義務教育階段貧困家庭學生開始實施“兩免一補”,享受免費營養早餐,到免去農業稅,貧困家庭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享受國家各類農業補貼和宅基地修建補貼、創業等優惠政策,無不體現黨和國家對農業、對農民的高度重視和無限關懷。所取得的成就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史無前例,世界矚目。
按照國家“十三五”發展規劃,“到2020年我國國民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00年翻兩番,農業現代化取得明顯進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普遍提高,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顯著提高。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睆哪壳盃顩r看全國大部分農村已基本脫貧,生活質量大幅提高,達到或接近小康標準。十三億人口能夠實現或即將提前實現這一偉大目標,并繼續保持較快發展速度,在國防、科技、教育、環保、民主、外交等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成為領先水平,國家更加繁榮富強,可稱得上是世界奇跡,這是何等的偉大。
伴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群眾的家庭經濟明顯富裕,人們的思想道德、教育等方面卻逐漸出現了一些與發展不能同步協調的現象,亟待不斷改善。一個發達國家的另一個標準就是社會公民應擁有接受過高雅的文化教育背景和高尚的文明道德素養,是一個講愛國,講誠信,守孝悌,講敬業,講無私,講奉獻,講科學,守規矩的新型社會。
近年來,由于經濟收入與道德素養的不協調,農村離婚率居高不下、留守兒童增多、家庭矛盾頻繁等一系列現象,打破了農村人傳統意義上的思想道德觀念,對留守兒童的全面健康成長造成不良影響,也給農村教育工作帶來了許多困難和負面影響。
時常聽到許多農村家長說,“現在的孩子怎么了,真難教育”,“我家孩子徹底沒法管了”,“我家孩子根本不聽大人的話”,“學校是怎么教的,孩子把我的錢、香煙偷走了”……經??吹今R路上占道經營,經營不講誠信,車輛不避讓行人,行人也不遵守交通規則,無理倒比有理兇,家庭矛盾日益突出,農村人情世故冷漠……聽到這些絕望的話語,看到這些低俗的陋習,引發許多思考,到底是哪里出了問題?
類似于這種表現越來越普遍化,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它絕非預示著一個社會向上一層社會的文化過渡,相反是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出了問題,究其根本原因還是教育出了問題。
教育是什么?教育概念大致為:“教育是培養人的一種社會活動?!笨煞譃閺V義和狹義兩種。廣義的教育指的是增進人們的知識技能,影響人們思想觀念的一切社會活動。狹義的教育主要是指學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據一定的社會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發展需要,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施加身心影響,以培養一定社會需要的人的活動。開展教育的主要途徑有三種,即為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更為狹義的教育即為“思想道德”教育,通俗地講,教育就是首先教做真人。
難道是我們的學校教育出了問題?
針對應試教育的弊端我國于上世紀80年代末在教育實踐中產生并提出了素質教育,是一種以提高受教育者諸方面素質為目標的教育模式,它重視人的思想道德素質、能力培養、個性發展、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現已發展成為全國教育改革的大潮。當下從教育改革的情況來看,無論教育如何改革,學校教育在各個學段的目的沒有發生變化,只是教育的方式方法在不斷創新、更加多元化,所以,教育總體上是緊密圍繞既定的目標更加快速的發展,教育的成果越來越豐碩,這點是毋庸置疑的,而學校教育的改革是緊密圍繞國家素質教育方針,分階段逐步系統地開展實施的,它雖然與當前發展的需要有差距,尚需繼續改革,但仍然是最近社會需要,越來越科學、成功的教育,至少是非常專業和規范的教育。
再看看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
近年來曾發生過許多讓人惋惜的故事。
2012年的一個冬天,一位學習成績優秀的高三學生將為其陪讀的母親用房東家的鐵榔頭極其殘忍地殺害,原因是發現母親愛上了一位有錢的小老板。
2014年的5月,性格要強、學習優秀的小娜,不幸父母離異,與身患重病的奶奶一起生活。一天中午因沒錢吃午飯,向離婚的父母要錢時,雙方推諉,沖動之下跳下了大橋,結束了如花似玉的生命,留下的是父母的悔恨和奶奶的苦淚,奶奶不久離世。
2017年5月,一位性格孤僻暴躁、逃學、上網成癮、破壞公物、不負責任、打架違紀屢教不改的九年級學生通過談心教育,哭著傾訴了自己墮落的原因:“我可憐我爸爸,我恨死媽媽了!”父親曾是一位小老板,有錢后認識了年輕的媽媽而與前妻離婚,15年后的爸爸老了,沒錢又生了重病,媽媽現在不愛他和爸爸了。孩子當年沒有考上高中,中考結束后的暑假決定去飯館做服務員,用自己的雙手去維持爺爺和爸爸的生計。
身邊經常會出現讓人們百思不得其解而又不得不去思考的關于如何開展未成年人教育的社會現象。
2017年5月某天,九年級三個孩子課間因玩耍而致使其中一位腳踝部位套到板凳內而骨折(當值學校組織教師閱卷),學校及時發現后送往醫院并積極配合治療,一月后基本康復返校上課,校方責任險報銷醫藥費后仍有小部分費用需要家長承擔,經學校調解,其中一位涉事孩子的母親主動提出承擔部分費用,并說“三個孩子平時關系特別好,品質也很好,玩耍無意,并非打架,作為孩子的家長,都是母親,我應該替孩子負起這個責任,不能因此事而影響他們今后的關系?!倍硪缓⒆拥陌职謩t態度十分強硬,說“上法院去告,我的孩子沒有過錯”,拒不承擔任何費用。學校最后表明,作為學校有組織調解的責任和義務,也是解決問題的一種途徑,如果通過調解雙方不能達成協議,受害方不能滿意,只好建議采取司法途徑解決。受傷害的孩子母親最后善良地說出了這樣一番話:“我不打算上訴,只是大家分擔些經濟費用,我的負擔輕一點,另外此事孩子們也應受到教育,今后玩耍必須注意安全,做事應該負責任,三個孩子是好朋友,品德好,我怎么去告呀!告能緩解孩子的痛嗎?能補回孩子的學習嗎?告只能讓孩子們產生莫須有的仇恨,這樣對三個孩子今后的成長有啥好處?”是啊,法律是公正的,也是無情的。有些事調解更加人性化,更加妥善些。
德國著名的哲學家和精神病學家雅斯貝爾斯在《什么是教育》中寫道:“教育本身就是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比毡窘逃腋芍I吉說:“家庭是習慣的學校,父母是習慣的老師?!?/p>
相信兩位母親的選擇是對的,三位家長處事的方式對孩子的成長是有影響的,而且這種影響和教育結果是深遠的。
教育被人們通常認為只是學校的事,而忽略了家庭與社會的責任,社會之大無法左右,而家庭雖小卻非常重要。父母是孩子教育的第一位老師,也是最好的老師。如果說沒有藝術的教育是殘酷的教育,那么沒有家庭教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必然是失敗的教育。
當下,我國教育的薄弱在農村,農村教育主要的問題還是農村家長的教育觀念落后,教育意識淡薄,家長文化素質和道德修養普遍偏低,教育的方式方法不當等成為教育失敗的主要原因之一。錯誤或缺失的家庭教育成為家庭教育失敗的根源。正是如此,才導致農村一部分學生喪失了成人成才的絕佳機會,最終貽誤學業、道德敗壞,影響社會的公正,危及社會的安全,成為社會的不穩定因素。
所以,我們在重視學校教育的同時,必須認識到家庭教育不可缺失,家長職責不能淡化,應該引起全社會對人才培養的足夠重視。這是重視人才、尊重人才、尊重知識的具體表現,也是對國家、社會負責任的具體表現。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必須給農村家長補上家庭教育的課:
一是家長的育人觀念存在誤區。素質教育發展到今天,發達城市中大多數家長教育觀念已經有了明顯的轉變,許多農村家長仍然停留在片面追求學生文化課成績上,忽視了人的全面發展,抹殺了孩子各方面的天賦特長。素質教育在重視知識技能培養的同時更加注重學生全方位的發展和個性發展,特別是在培養良好的思想道德方面的發展至關重要,它是學生學習知識獲得才能的先決條件,既是教育的出發點,也是教育的歸宿。處于農村的家長受各方面水平的限制,還是簡單地認為分數就是評價學生是否優秀、學校好壞的唯一標準,忽視了孩子道德品行、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對孩子未來的重要性。如心理健康程度、生活自理能力、誠信度、責任意識等綜合方面的因素以及特長潛能方面的培養,都是為受教育者未來過硬的素質打基礎。輕視或否定學校開展各類實踐活動、體藝活動以及德育活動導致的結果就是厭學、逆反、喪失理想信念、道德敗壞,害了孩子。輕過程,重結果,輕德育,重智育,這種育人的思想觀念是極其錯誤的。
相反,家長若能淡化學生的成績,重視其形成正確的“三觀”,重視其自信心和學習興趣的培養,只要身心健康,即便沒有考入名牌大學,但孩子良好的個性品質也是其今后立命生存之本,這就是科學育人的途徑和保障。一個喪失信念、道德敗壞之人有知識比無知識更可怕。
如果一個家庭擁有良好的家風傳統,父輩對生活表現出積極樂觀的態度,能與鄰里以誠相待,尊老愛幼,遵規守法,給一個智力水平正常的子女帶來的影響便是守規矩、識大體、懂禮節、講文明,誠實守信,嚴謹專一,就學習成績而言一定是理想的。
二是家長做事不負責任。一部分農村家長受文化教育和地理環境所限,本身屬于村霸莽夫,生產生活中經常心胸狹隘,愚昧無知。對鄰居如此,對社會如此,對教育亦如此。長期影響著子女的教育,導致其思想墮落而放棄理想信念,經常由于行為野蠻無知而被群體孤立,經常違反校紀校規,傷害他人而屢教不改,教師的談心教育與家長自私、不講道理、不負責任的現象格格不入,當然學校的教育便成為一紙空文。這樣的孩子他們的未來不言而喻。錯誤的家庭教育直接影響了孩子的成人成才。
當然,明智的家長非常注重自己的言談舉止,對孩子所犯的錯誤不袒不護,會通過恰當的方式分析行為的前因后果,幫助孩子坦然認識錯誤,做一個敢于擔當的人,負責任的人。家長的素質修養,為孩子豎起一面正能量的旗幟,讓孩子時刻旗幟鮮明地對照自己的所作所為,自覺將對自己、對家庭、對社會負責任的態度體現在生活、學習、做人、做事之中。優秀的孩子就是從教其敢于擔當、負責任開始的。
三是教育孩子不講究方式方法,行為簡單粗暴。雖然一部分家長道德品質良好,為人忠厚老實,但教育孩子方法不當,也會挫傷孩子的積極性,導致教育失敗。有的為了改善家庭經濟狀況,工作繁忙,時常無暇顧及孩子的學習、發展,當有一天突然意識到孩子有問題,便驚慌失措,沖動之下粗暴冷處理,當冷靜后覺得愧疚,既是金錢關愛,又是物質補救,總是一錯再錯,從來只把對孩子的關愛錯誤地認為只是金錢與物質的優待,而忽略了家長對孩子感情的呵護與陪伴;有的表面上非常重視教育,甚至有些急功近利??扇昼姷臒崆檫^后便置之不理;有的本來孩子已經養成了許多不良習氣,需要一個較長周期逐漸改善,可作為家長想當然地認為應該立竿見影地改掉,然而適得其反,事與愿違。這個過程就是需要家長去細心觀察,認真分析,冷靜思考,探索嘗試,持之以恒,靜觀其變,逐步調理,切忌急于求成;有的家長對孩子要求太苛刻,孩子一次沒考好或偶爾思想行為犯錯,就大發雷霆或抓住小辮子經常性地斥責謾罵,或虛榮心太強,盲目攀比,拿別人家的孩子反復比較自己家的孩子,拿別人的長處比自己的短處。把孩子本有的一點自尊心和自信心打擊得無影無蹤,從而使孩子產生了嚴重的自卑心理,從此一切都變得越來越差,越來越不如意。其實家長對孩子感情上一絲不茍地陪伴和方式方法的正確理智,才是孩子獲得持續的自信心、主動性的最好良藥。
四是部分農村家長對子女過分溺愛,弱化了他們的意志品質?,F在農村子女教育也有一個錯誤現象,就是對孩子沒有任何意志品質方面的要求,也很少磨練孩子的意志。凡事寵著護著,唯恐孩子不順心。子女中較多地存在著脆弱、依賴、任性等不良的意志品質,而家長似乎視而不見。家長往往無休止地滿足孩子的欲望,不給機會或沒有意識到讓孩子鍛煉克制自己的欲望,使孩子的意志品質在無形中弱化。
當然過分關愛也是溺愛,一方面使孩子逐漸養成了一種只能聽順耳話聽不得批評的心理與行為定勢;另一方面,在某些情境下,縱容了某些不良行為的滋生和蔓延。因此,家長不能再盲目地保護或無底線地溺愛孩子,而要從孩子的長遠發展出發,著重培養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讓孩子自己逐漸產生抗體,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孩子的安全系數。孩子意志品質的磨練是家長、老師和其他人無法代替的,只能讓孩子在一次又一次實踐中發展,家長要為孩子創造挫折教育的條件。
五是家校合作表面化、膚淺化導致家校合作發揮不了實質性作用。家長、教師都是學生成長發展中的主要角色,兩者只有對學生的發展規律有全面客觀的了解,才能秉承同樣的理念,共同配合,而不是一邊做減法,一邊做加法,兩者不能形成強大的合力。有一些家長害怕去學校,害怕見老師,孩子表現差,更沒面子。其實,不管孩子在校的表現是否優秀,家長一定要傾聽老師的建議,反饋在家的現象,進行充分的溝通,相互增進對孩子更全面深入的了解,才能做到對孩子實施合理教育的有的放矢。當然,面子在孩子的前途命運面前就顯得一文不值了,孩子越是不優秀,越要與老師、學校保持積極的溝通,商討教育孩子的有效策略,及時或經過一個較長期的共同矯治,達到正常發展的目的。
正是家校合作過于形式化,才使得家校合作沒有了實質上的意義,學校與家長不能保持積極的溝通,了解學生的在校情況和現實需求,無法給予更有針對性、更有效的教育,讓許多家長面對孩子的教育束手無策,孩子也想成為優秀的自己,結果還是霧里看花,水中望月,一片茫然。比如,教師通過與家長的溝通,可深入地了解學生的家庭背景、成長經歷、性格表現、興趣愛好、在家現狀等;家長也可通過來校與教師交流,了解孩子在校的學習、紀律、生活、與同學間的交往合作等現實情況。這樣才能為他提供科學的教育。真正的家校合作,應該是家長了解學校的教育教學情況,使家庭教育切實能夠起到有效配合學校教育的作用。
六是缺乏民主思想。父母與子女之間有輩分上的差別,但在人格上無大小,父母要尊重孩子的人格與自尊心,切忌對孩子進行心靈施暴和體罰。盡量應用表揚、鼓勵的方法。問題出在孩子身上,責任應由大人承擔,不要顯示權威,而要提出具體辦法,尊重孩子的意見,多說“你自己決定”。常與孩子交談。父母要勇于向孩子認錯。
當然,正是因為農村家長無暇研究教育,不懂得教育,不把自己光輝燦爛的形象榜樣作用發揮出來,把優良的農家傳統美德傳給孩子,不能正確處理好經濟建設與子女教育的關系,沒做到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才造成了今天農村教育的困難局面。自然我們的下一代,國家的接班人將會出現重大問題。未來,就連老有所養都很難做到,何談將建設國家、發展國家、保衛國家的重任交給他們。
實施農村家庭教育觀念上的精準扶貧對國家、社會意義重大。農村家庭除了經濟上的脫貧致富奔小康實施精準扶貧等工作外,農村人口思想觀念上的脫貧同樣十分重要。農村人口思想觀念上的脫貧致富和思想創新發展經濟外,長遠來說轉變教育觀念更為重要。落實家庭教育思想觀念上的精準扶貧,它對有效改善農村教育現狀,提高農村人口素質,提升農村教育質量,拉近農村與發達城市的教育差距,達到教育的均衡化,推進全國教育改革,對提高全民思想政治道德修養,為國家、社會培養合格的公民,培養適合社會需要的技術性人才和高素質人才等方面意義重大。同樣家庭教育質量的良莠不齊也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育改革發展的步伐,影響了教育工作的有效實施,影響了人才培養的質量。由于家庭教育的制約造成了大量人才的損失,成為影響社會發展以及社會犯罪率增長的主要因素,也給國家帶來了巨大的危害和損失。
采取措施:
一是修訂有關家庭教育的法律制度。通過法律措施保障和規范家長的行為,明確家長的職責和義務,為配合實施教育做好前提保障。我國目前有規范家庭行為總則的婚姻法,有規范教育行為總則的教育法,卻沒有規范家庭行為中教育行為的細則以及規范教育行為在家庭中的細則。為此,制定一部家庭教育法是完善法律體系的必要,也是提升國民素養的必需。
二是應充分考慮設立開展家庭教育的專門培訓機構的必要性和現實意義。法律重在約束和懲罰,但正面引導家長自覺履行家庭教育職責,實施學分制學習家庭教育知識,才能切實配合學校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目前對家庭教育知識的培訓機構較少,只有學校利用家長會,家長學校開展簡單的家庭教育知識培訓。而對于各個年齡階段的學生應掌握不同的家庭教育知識,學校精力和時間有限,加之家長認識有限,難以落到實處。只有家長掌握一定的家庭教育知識才能既規范自己的道德行為,又能擁有專業的知識去配合教育部門實施科學、規范的規格教育,如此培養的公民便是既具高尚的道德修養又擁有豐富的知識所武裝的合格公民,培養的人才才是有擔當、能作為、符合國家發展需要和真正能為社會做出貢獻的各類人才。
總之,教育是對人的培養的一項繁雜的系統工程。隨著社會的多元化發展,國家實力的競爭日益激烈,科技的進步,經濟的提升,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對人的要求越來越高,越來越全面,一切實力的競爭將會是教育的競爭。破解我國農村教育發展緩慢,提升農村人口的文化道德素養,在抓好基礎教育的同時,必須補上農村家長家庭教育的課,才能減小農村基礎教育與全國基礎教育的差距,才能讓農村教育步入快車道,才能推動全國基礎教育健康、科學發展,早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
作者簡介:魏愛園,甘肅省會寧縣北關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