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在大學臨床醫學論文2400字撰寫的過程當中,想必大家應該都知道不是那么容易的吧,而學習寫好一篇優秀的論文也是大家將在生活當中使用的一項必備技能之一。本論文分類為臨床醫學論文,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幾篇大學臨床醫學論文2400字范文供大家參考。
大學臨床醫學論文2400字(一):論互動教學方式在大學臨床醫學教學中的應用論文
【摘要】本文結合互動式教學法和大學臨床醫學的相關教學方式對在大學臨床醫學中采用互動式教學法,主要是想通過營造一種互動式的多邊互動的教學方式,在教師和學生中間產生一種雙方互動式的交流,達到雙方的主動性和探索性,最終提高了大學臨床教學的教學中的高效性和實用性。
【關鍵字】互動教學臨床醫學教學
一、大學臨床醫學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
大學臨床醫學教育具有很強的實踐性,醫學生是國家醫療衛生事業的接班人,所以對于醫學生的教學具有很強的獨特性。醫學課程教育的關鍵就是通過一種高效的教學方式使得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掌握精湛的專業知識,為今后的醫院工作打好堅實的基礎。然而,眼下我們當下的醫學教學有時還存在著“教師講、學生聽”的這種死氣沉沉教學模式,常常存在著教師在唱獨角戲,學生各自“閉門造車”,教師和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存在著嚴重的脫節。盡管多媒體的發展和教學理論的提高使得教學形態得到了巨大的變化,但是仍舊存在教學模式單一,集中“填鴨式”教育的模式,在大學臨床醫學教育中,教師往往只注重傳授知識點而忽視了與學員的互動。要想解決這一問題,就必須要才采用互動式教學法。
二、互動教學方式在大學臨床醫學教學中的應用
所謂互動式教學法,重點在于“互動”二字,主要是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在教學過程當中,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去發現問題,在學生發現的過程中,促使教師去啟發,形成一種師生密切配合,在和諧、愉快的情景中實現教與學的教學共振。這種互教共學,形成了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多邊互動的課堂教學結構。這使所有學生得以充分參與教學活動,有機會充分表現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它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揮相互交往的教育、發展功能。
“問題”是互動式教學法得以開展的條件和基礎。為了確?;邮浇虒W的實施,教師在課前必須依據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標準,立足臨床醫學教學,精心設計問題,問題的設計必須以“互動”為主旨。一是“動”在教學熱點上。選擇大部分學員熟悉的,最好是熱點、關注度比較高的問題進行互動,有利于學生大膽的提出自己的觀點。例如,對于臨床醫學教學上常見的問診問題,可以讓同學們分別扮演患者和醫生這種互動進行的角色認知,從不同的角度去提高對于疾病的人士。二是“動”在教學重點上。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關乎到學生素質能力的生成。首先教師必須吃透大綱和教材,把握重點和難點,使得選擇的互動問題上具有重點價值,同時能夠采用多種教學手段去刺激、激發不同層次的學生的興趣,使得學生在思維的碰撞中生成知識,培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于臨床醫學上具有非常重要的診斷理論要點要由教師重點指出,讓學生有側重的進行分類討論和學習。
互動式教學法的形式具有很多種,常用的有:啟發式、討論式、辯論式、提問式等,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所需要靈活掌握,有選擇、有目的的靈活多樣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比如:臨床病例分析,教師可先選定一個病例或病人,然后根據學生所學的知識結構,以教學大綱的要求為核心,將教學內容劃分為若干部分,配合病例或病人提出的問題同時,讓學生在課外收集相關資料包括疾病的誘因、病因、發病機理、疾病的發展過程、診斷、治療和預防等,并在課外進行自學討論,在此基礎上,提出問題和見解。上實驗課時,學生以問題為基礎展開討論甚至辯論,闡述其對臨床病例或病人的觀點。
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如果教師不想方設法使學生產生情趣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于傳授知識,那么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而不動情感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沒有歡欣鼓舞的心情,學習就會成為學生沉重的負擔?!倍咏虒W正是這樣一種能提高學習興趣與教學效果的好方法。
三、互動教學法的多種創新模式
第一:案例教學
讓學生自擬案例,教師借此考察學生辯證方法和對內容的掌握情況,同時教師也可列出一個病案,讓學生分別進行對案例的分析和討論,之后再由教師進行點評,以便能更好的考察學生的辨證和思維能力。比如,列舉案例如下:某女,40歲,近10天內腸胃時感不適,喜暖畏寒,遇冷則加重,進食后疼痛稍緩,目前癥狀為大便稀溏,口淡乏味,噯氣,納差乏力,畏冷肢涼,舌質淡嫩,邊有齒痕,苔薄白,脈遲無力。在案例討論時,老師引導學生圍繞著案例重點、要點進行闡述,在學生分別進行討論和辯論后,教師進行總結性點評,在點評時不僅要說出結論性的要點,還要對學生提出的觀點分別進行有針對性的,有重點性的評析,并注重教授學生對案例分析的思路與方法以及案例教學法具體形象,這樣以來,往往令人印象深刻,終身難忘。
第二:情景模擬
情景模擬,正如剛才以上所提起的,教師首先建立臨床診療情景,讓學生分別進行醫生或患者的角色扮演,在扮演過程中讓學生加深理論知識的學習,鍛煉學生的思維及實踐能力。例如在四診技能訓練中:首先講授階段,教師在講授完問診內容之后,讓兩位同學分別模擬臨床問診過程,讓他們分別扮演病人和醫生的角色,圍繞主訴展開詢問。在學生模擬完畢后,老師針對其不足進行點評和分析,用以培養學生的問診語言技巧及歸納總結主訴的書寫能力。其次,在考核階段,教師讓學生進入模擬診室,再由其經過培訓的教師或研究生扮演標準病人,學生扮演醫生,讓學生進行一對一望、聞、問、切的四診訓練和辯證診斷,之后由扮演病人一方嚴格按照制定的評分標準進行打分并指出被考核者的錯誤與需改進之處這種方法課堂知識容量大,共同參與性高,系統性強,趣味性濃,更重要的是這種方式能夠讓學生印象更加深刻,實踐性更強。
四、結語
大學臨床醫學教學不僅要求教會學生掌握已有的診斷知識,在大學臨床醫學教學中應用互動式教學方法可以提高老師的教學水平和學生的參與意識。這對于學生以后走向臨床工作崗位是非常重要的??傊?,互動式教學反映了教學過程中教與學的交互、反饋和融合,使得教學過程成為一個協調的整體。
大學臨床醫學畢業論文范文模板(二):某醫科大學臨床醫學專業新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論文
【摘要】目的了解新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以采取相應的干預措施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方法采用大學生人格問卷(UPI)對某醫科大學2006級臨床醫學專業781名新生進行調查。結果存在不同程度心理問題學生的檢出率為29.9%;UPI得分的性別、專業、是否獨生子女、是否第一志愿、是否應屆生、城市和農村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值均>0.05)。結論應對有心理問題的大學新生進行心理咨詢和治療,同時采取必要的干預手段提高大學生的心理素質。
【關鍵詞】精神衛生;人格;對比研究;學生,醫科
【中圖分類號】R161.5R395.6B84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0-9817(2007)09-0805-02
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群體,其心理健康狀況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和重視。據有關報道,我國15~34歲人群首位死因是自殺[1],而心理因素作為自殺的重要影響因素已得到公認。為了更準確地了解2006級新生心理健康狀況,以使學校學生管理部門和心理教育與咨詢部門能更好地為新生服務,使新生能更快地適應大學生活,我們對某醫科大學2006年臨床醫學新生心理健康狀況進行了調查。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以某醫科大學2006級臨床醫學相關專業新生781名為調查對象,其中男生475名,女生306名;年齡15~23歲,平均(18.9±1.1)歲。專業包括臨床醫學、康復醫學、醫學美容、精神衛生、麻醉學、醫學影像學、醫學心理學、臨床醫學7a制本碩連讀共8個臨床醫學相關專業。
1.2測定工具及評定方法選擇以大學新生為主要對象的大學生人格問卷(UniversityPersonalityInventory,UPI)[2]為調查工具,采用計算機交互方式自填問卷對830名新生進行調查,共獲得有效調查問卷781份。該問卷共有60道題,其中4道測偽題(第5,20,35,50題)不計入總分,每題1分,UPI最高分56分,最低分0分,得分越高說明心理問題越嚴重。UPI按篩選標準可分為一、二、三類,滿足下列條件之一者歸為第一類:(1)UPI總分≥25分者;(2)第25題做肯定回答者;(3)輔助題中同時至少有2題做肯定回答者;(4)明確提出咨詢要求者。滿足下列條件之一者歸為第二類:(1)20分≤UPI總分<25分者;(2)第8,16,26題中做肯定回答者;(3)輔助題中只有1題做肯定回答者。不屬于第一類和第二類者歸為第三類。第一類可能存在嚴重的心理問題;第二類可能存在一般心理問題;第三類為心理健康者。
1.3統計分析應用SPSS12.0軟件對數據進行相關分析。
2結果
2.1不同性別學生UPI篩選結果比較經UPI篩選分類,歸為一類的學生占7.4%,歸為二類的學生占22.5%,歸為三類的學生占70.1%,見表1。男、女生UPI得分分別為(6.12±4.95)和(6.05±5.57)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0.184,P=0.854)。
2.2不同人口統計學變量學生篩選結果和得分比較見表2。不同人口統計學變量學生UPI不同類型檢出率和得分,組間比較均無統計學意義,P值均大于0.05。
2.3UPI重要項目及回答比例前10位的項目UPI重要項目為第8,16,25,26題和輔助題第1~4題,各重要項目的回答人數見表3。項目回答比例位于前10位的見表4。
3討論
調查結果顯示:新入校的大學生中有7.4%的學生可能存在嚴重的心理問題;22.5%的學生可能存在一般的心理問題。大學生的心理問題主要集中在強迫傾向(35.5%的學生對任何事情不反復確認就不放心,24.8%的學生對臟很在乎)、缺乏自信心(34.4%的學生在乎別人的視線,22.2%的學生總注意周圍的人,21.5%的學生缺乏決斷能力,20%的學生缺乏自信心)、人際交往障礙和情緒不穩定(23.8%的學生愛操心,22.0%的學生缺乏耐心,20.9%的學生過于擔心將來問題)等方面,這與國內一些報道基本一致[3-5]。在自殺傾向方面,有0.8%的學生有輕生的想法,雖然比例少,但也應引起足夠重視??梢葬槍Y選出來的一、二類學生,特別是有輕生想法的高危人群進行SCL-90和EPQ等量表的測試[6-7],并且結合測試結果,對新生進行綜合評價,對有心理問題的學生建立個人心理信息檔案,對其繼續進行追蹤調查,適時進行心理輔導和干預,以避免嚴重心理危機的出現而產生嚴重的后果。
調查中發現有4.7%的學生認為自己的過去和家庭是不幸的,說明很多學生曾經受到家庭和童年的影響。另外,8.1%的學生認為自己心理健康有問題,9.2%的學生有健康和心理方面的問題需要咨詢,而此次接受測試的學生只有1.5%的曾經接受過心理咨詢和治療,說明在受到此類事件的影響后沒有及時接受適當的心理健康疏導或教育。這不僅說明大學生對自身的心理健康相關問題認識不足,也說明我國在心理健康咨詢和治療方面開展得不夠完善。一部分大學新生之所以會出現這些心理問題,與所處的階段密切相關。大學一年級是適應新環境的階段,相對于高中的緊張的學習生活,進入大學后,許多學生自發處于一種“休息”、“調整”狀態,或者現實的大學生活與希望中的大學生活大相徑庭,產生心理落差,從而引起失落、自卑等癥狀。
本調查結果表明,大多數的新生心理健康狀況良好,但仍有近1/3的新生可能存在心理問題。為了促進他們的健康成長,有必要采取以下措施:完善學校心理健康咨詢和治療機構建設,尤其注意心理咨詢工作者的培養工作,針對有自殺傾向等心理危機的高危人群設置干預機構,對有心理問題的學生建立個人心理信息檔案;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豐富校園文化生活,開展心理健康科普活動,加強大學生之間的交流;注重培養學生頑強的意志、堅韌的品格、團隊協作精神、與人和社會和諧相處的心態、自我調節的能力;關注貧困生的心理問題,在解決心理問題的同時還應該幫助其解決生活中的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