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大專臨床醫學論文如何寫作?相信現在很多人都是比較關心這個問題的吧,所以也會比較近迷茫無措的,所以就會去參考一些相關的文獻資料,本論文分類為臨床醫學,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幾篇大專臨床醫學論文范文供大家參考。
大專臨床醫學論文2900字(一):大專臨床醫學專業診斷學實驗課程教學分析
摘要:診斷學是大專臨床醫學專業一門重要的學科,是醫學生以及臨床醫師所必須要掌握的基礎課程之一。當前臨床醫學專業診斷學實驗課程存在教學內容更新速度慢,與臨床嚴重脫節,學生參與度低下現象。為了有效提高臨床醫學專業的實驗技能,需要根據學生的教學反饋,并綜合教學實踐,對診斷學實驗課進行大幅度的調整,通過一種全新的授教方法,改變傳統的單一、驗證性為主的實驗課形式,在課程教學中導入病例,增加設計性實驗環節,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靈活應用檢驗結果的能力。
關鍵詞:診斷學實驗教學臨床醫學
1引言
診斷學是臨床醫學專業教學中重要的內容,搭建起基礎醫學向臨床醫學過度的橋梁,在教學內容中也將最新的實驗理論與檢驗技術融入其中,為診斷疾病、觀察療效、監測病情及判斷預后提供了更為可靠的客觀依據,是醫學生及臨床醫師所必須要掌握的一項實驗技能。
診斷學的實驗課程主要是為了充分了解醫學檢驗指標參考值的范圍和臨床意義,能夠正確選擇指標、學會開化驗單;根據實驗檢驗的原理及結果對疾病做出合理解釋,最終達到對疾病診斷的目的。在開展診斷學實驗課程時,首先要對實驗技能操作進行熟知,從而進一步實現由項目選擇到結果報告、疾病診斷中檢驗指標的全過程,教學以應用為根本,讓學生可以根據獲取的各種實驗結果進行綜合系統分析,從而培養臨床思維,促進學生臨床診斷思維能力的提升。而本文主要針對大專臨床醫學專業診斷學實驗課程進行教學分析。
2癥狀學
癥狀是指疾病過程所引起的機體或某器官發生的機能紊亂現象,主要表現為形態結構發生變化,這一般稱為征候。在醫學臨床上有著主觀和客觀體征之分,而機體紊亂現象及形態結構的變化統稱為癥狀。根據致病原因、動物機體的反應能力、疾病所經過的時期,從臨床的觀點分析,可以將癥狀分為這樣全身癥狀與局部癥狀、主要癥狀和次要癥狀、示病癥狀或特有癥狀、早期癥狀或前驅癥狀、綜合征候群、后遺癥。
3問診
問診是醫師通過對患者或相關人員的系統詢問獲取病史資料,并經過綜合分析作出臨床判斷的一種診法。問診是病史采集的主要手段。問診采集病史是醫師診治患者的第一步,它是醫患溝通、建立良好醫患關系的重要時機,醫學生要學習正確的方法及良好的問診技巧,可以使患者感受到醫師的親切和可信,從而有信心與醫師合作,對診治疾病有重要作用。
在大專臨床醫學專業診斷學實驗課程中要掌握重點病史的采集,主要是針對就診的最主要或是“單個”問題(現病史)來問診,并收集除現病史外的其他病史部分中與該問題密切相關的治療。需要做這種重點病史采集的臨床情況主要是急診和門診。通?;颊叩闹饕Y狀或主訴提示了需要做重點問診的內容。主要流程為:問診→診斷假設→某系統疾病→過去史→系統回顧相關內容→省略無關病史。
4體格檢查
體格檢查主要是指醫師運用自己的感官和借助于傳統或簡便的工具,如體溫表、血壓計、聽診器、叩診錘、檢眼鏡等來客觀地了解和評估病人身體狀況的一系列最為基本的檢查方法。許多基本通過體格檢查并結合病史作出臨床診斷。醫師進行的全面體格檢查后對健康狀況和疾病提出的臨床判斷成為檢體診斷。學生在診斷學實驗課程學習時,要掌握基本原則。即對危重病人應先搶救后檢查或是一邊搶救一邊檢查,按照一定順序檢查,隨時復查,集中檢查、分開記錄。檢查基本方法有五種,視診、觸診、叩診、聽診、嗅診。視診主要是醫師用眼睛來觀察病人全身或局部表現的診斷方法;觸診是利用手接觸被檢查部位的感覺來判斷;叩診是用手指叩擊或手掌拍擊身體表面某一部位,使之震動而產生音響,根據震動和聲響的特點,來判斷被檢查部位的臟器狀態有無異常;聽診是醫師根據病人身體各部分發出的聲音判斷正常與否;嗅診是通過嗅覺來判斷發自病人的異常氣味與疾病之間關系的方法。學生要牢固掌握這幾種體格檢查的基本方法,從而對病人的體格做出準確的判斷。
5實驗室檢查分析
5.1參觀臨床檢驗科,認識現代化檢驗設備和技術
在實驗室中,首先要參觀臨床檢驗科,熟悉檢驗項目的具體操作流程。學生通過觀摩這些現代化實驗室、自動化檢驗分析儀等設備,對臨床實驗室結構和布局有一個具體的了解和認識,根據各類儀器的功能及所能完成的檢測項目,對檢驗項目中的操作流程有一個整體認識,激發學生學習實驗診斷學的興趣。在參觀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有針對性的強調質量控制,讓學生深入了解臨床經驗與診療過程存在密切關系,臨床檢驗不是單一的檢驗科獨立完成的工作,是醫、護、檢驗等多方面共同作用完成的工作,對于合格規范的檢驗結果一般涉及從標本留取到檢驗結果報告中各個環節。而學習的結果有助于學生未來在臨床中實現項目檢驗、報告分析等的合理應用。
5.2培養臨床思維能力
診斷學的實驗課程內容較為抽象,對于初次接觸臨床專業學習的醫學生而言,如果教師照本宣科,只是一味向學生灌輸課本內容,勢必會使學生產生枯燥乏味的情緒,進而影響教學效果。為此,需要創新實踐教學過程,如圖1為創新實驗教學過程模式圖,教師在基本理論知識授課時,可以引導學生回顧生理、生化、免疫及病理生理等知識,逐步啟發學生發散思維,引導學生分析和推理實驗原理、異常結果,從而將基礎醫學理論知識和實驗室檢驗技術進行有機融合,促進學生對臨床意義的深入理解,培養學生的綜合應用分析能力。如在臨床生化檢查這一章中,學習血酮體的測定,教師應該逐步啟發學生先進行糖代謝、脂肪代謝這兩大代謝過程的復習,從而有助于理解血酮體升高的臨床意義。通過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方式,有助于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通過循序漸進的方式讓學生掌握實驗室檢查的方式和臨床意義,從而顯著提高教學效果。
創建特色化的管理教學體系,以實驗教學為基礎,能力培養為核心,強化管理為手段,如圖2為實驗教學管理模式圖。在每次實驗課結束時教師可以將下一次要討論的病例給學生提前布置下去,并在每一個病例的最后附上具有啟發式、分散式的問題。學生提前預習,并查閱相關資料,認真思考疾病的病因、病理生理學、診斷及治療。最后為小組討論。學生們在充分自學后,可以明確討論中出現的疑難問題,從而在每組總結發言中可以提出,最后在教師及全班同學的共同探討下獲得圓滿答案,完成單元總結。學生的認知結構得到進一步完善,實現完整的系統性知識體系的構建。
5.3開放實驗室,加強學生實驗技能學習
由于現代科技日新月異、發展迅猛,使得當前大部分實驗室檢查過程都可以實現全自動化的檢查儀器操作完成。其實,無論是手工操作還是儀器進行項目的檢驗,其基本原理是一樣的。由此,可以通過動手操作,來不斷加深檢驗對檢驗項目原理及方法的認定和理解。根據實際操作,對操作方法進行反復的實踐、推敲和摸索,從而深入的認識到化驗結果中的影響因素,把握臨床診斷主要問題,去偽存真,得出正確的診斷結果。
6結束語
隨著科技的進步,診斷學實驗課程需要更新教學方法及理念,以培養高素質醫學人才為目標,優化教學手段,通過強化技能訓練,來提高學生的綜合應用分析能力。此外,在不斷探索創新教學方式的同時,還要注重應用性,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從而在學習、反思中尋求創新,更適應現代醫學教育的發展。
大專臨床醫學畢業論文范文模板(二):大專臨床醫學專業診斷學實驗課程教學體會
摘要:通過對大專臨床醫學生上診斷學實驗課的觀察,發現學生在臨床操作方面存在一些問題。為了適應大專醫學教育發展的需要,教師必須不斷地改進方法,讓醫學生真正掌握臨床診斷操作技能并靈活運用,促進醫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提高診斷學實驗課教學水平,培養合格的具有良好醫學素質的醫務工作者,這對教師教學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關鍵詞:大專醫學生;診斷學實驗課;教學體會
診斷學[1]是論述疾病診斷的醫學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診斷思維方法的一門臨床學科,是連接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的一門學科。通過診斷學實驗課的觀察發現大專醫學生在臨床操作方面存在一些問題,對“教”與“學”進行不斷反思后,發現“教”與“學”是相互促進、相互影響的。本文就談談我教的診斷學實驗課的教學體會,總結如下:
1.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主導作用是不容忽視的。例如:在學習診斷學體格檢查內容時,教師先進行演示,操作要規范,然后讓學生自己學習,兩個及兩個以上的學生進行分組訓練,學生相互討論,教師當場指導,解決學生心中的疑惑。因此,教師的主導作用體現在精心準備上,體現在將復雜問題簡單化、形象化的演示上,體現在耐心的巡視指導上,體現在及時發現問題的精銳目光上。
2.因人施教,把握學生心理
學生在個性上存在差異,但在智商上是絕對沒有差異的,每一個學生都有很大的潛力有待教師去挖掘。例如:在學習診斷學問診時,可以讓不同學生對同一癥狀進行問診,發現不同的學生思考的角度不一樣,但是將他們的結果綜合起來,卻是比較完整的問診形式表現,最后給予點評(包括優點和缺點)。大部分醫學生的心理是脆弱的,教師要從其心理發展特點出發,理解其想法。例如:在帶學生見習時,發現有些學生不敢對危重病人進行病史采集,部分學生內心害怕病人病情加重可能與自己有關,或是怕自己問診出錯。此時,首先要樹立學生的信心,另外要有扎實的基礎知識能夠靈活應用于臨床,要多參與臨床技能訓練[2],做到熟能生巧才不至于臨場膽怯。
3.讓學生真正地成為課堂的主人
讓學生參與課堂,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使學生有舉一反三的能力。PBL法是以學生為中心代替以教師為中心,實現了從“知識中心型”教學向“能力中心型”教育的轉變。例如:在上異常心電圖分析的實驗課時,首先提出問題:怎樣判斷室性期前收縮?有哪些要點?和房性、交界性的期前收縮有什么區別?請結合給出的心電圖片說出其主要的診斷要點。
4.展現語言藝術魅力
教學過程中能很好地體現知識的嚴謹、講解的精練、言語的幽默、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等,這就是語言的藝術。在課堂上用贊賞的話語去激勵學生,引導師生心理同步,達到教學“共鳴”的效果。例如:在學習心電圖分析時,典型的心肌梗死的心電圖表現病理性Q波出現,ST段弓背抬高,簡單記為“紅旗飄飄”;Ⅲ度AVB心電圖表現可理解為P波和QRS波出現“離婚”現象。
5.善于理論聯系實踐,應用教學資源
采用理論聯系實踐的方法,將具體臨床病例與病例教學相結合,以引導學生更深入地理解。較受醫學生歡迎的是“以病例為中心的學習”(CaseBasedStudy,CBS)。例如:在問診“黃疸”癥狀時,首先引入一典型案例及教學圖片,讓同學了解黃疸的臨床表現,然后結合肝臟的解剖結構和功能以及病理生理變化,真正認識黃疸,根據其發生機制來了解其分型,從而達到教學目的。
6.培養醫患溝通能力
一名優秀的臨床醫生,除了要具備扎實的醫學知識外,還要有較強的交流能力,懂得如何與病人相處,最終取得病人的信任。例如:當進行床邊教學時,教師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有足夠的耐心與患者交流,給同學們樹立好的榜樣;尤其面臨家屬不配合的情況,要多溝通多關心,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進而避免可能的醫療糾紛。
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的改變,要以培養高素質醫學人才為目標,優化教學手段,強化技能訓練;要在探索新教法的基礎上,充分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注重應用性、實踐性強的特點,加強理論為實踐服務,學會學習、反思及創新,適應現代醫學教育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