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學習資料實用文檔正文

中學數學教學培養作法及實踐應用論文(共3篇)

實用文檔 2021-07-06 09:57 502 中學數學

在如今的一個中學數學教學的具體過程當中,很多的教師都是需要提供機會,并且也會讓學生們從事數學的活動,同時也能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并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掌握到基礎的數學知識和多樣化技能。本文就整理了關于中學數學論文范文,一起來看看吧。


  第1篇:翻轉課堂在中學數學教學中的實踐應用


  李丹丹(牙克石市庫都爾小學,內蒙古牙克石022164)


  摘要翻轉課堂是信息技術發展下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適應了新課程改革的需要。傳統中學數學教學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狀態,而翻轉課堂的構建意在培養學生獨立自主學習能力,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本文從現實出發,首先對翻轉課堂進行簡要概述,其次分析翻轉課堂在中學數學教學中的實踐應用,希望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和參考價值。


  關鍵詞翻轉課堂;中學數學;教學;實踐應用


  數學是中學階段的一門基礎課程,對中學生未來學習影響深遠,因此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學習能力非常重要。翻轉課堂強調在教學中注重學生學習主體地位,是基于素質教育思想下的全新教學模式,作為數學教師,應積極構建翻轉課堂教學形態,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發揮出學習的主動性。


  一、翻轉課堂概述


 ?。ㄒ唬┓D課堂的內涵


  翻轉課堂也稱為反轉、顛倒課堂,最初起源于美國的林地公園高中,由兩位化學教師針對缺課無法跟上教學進度的學生而提出,利用視頻錄制軟件將教學內容錄制成微視頻,缺課學生通過視頻學習新知識,而且其他學生也可以分享網絡教學視頻,是一種顛倒傳統課堂教學知識傳授與內化過程的教學模式。翻轉課堂包含五個元素,即教師、學生、信息技術、環境、教學內容。這些因素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以學生學習活動為主線,信息技術為資源載體,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為學生創設出學習環境,師生雙方共同構建的互動型學習過程。


 ?。ǘ┓D課堂的特點


  首先重建教學流程。以往教學過程是教師講學生聽,而翻轉課堂要求學生課后自主學習課程內容來達到知識的傳遞,轉變教師講授過程,強化學生知識的消化,教師從中獲得反饋,了解學生的不足,通過師生之間的合作促進知識內化,形成了課下學習課上作業的教學模式。其次轉變教學組織形式。翻轉課堂教學方式以“問題”引導學生學習,構建問題為核心的學習環境,形成相互協作的學習氛圍,滿足了不同個性特征學生的需求,最大化挖掘學生潛能,促進個性的發展。最后創新教學資源和環境。微課、微視頻是對翻轉課堂的創新,同時是信息化教學的重要表現形式和載體,學生在觀看微視頻時著重思考,隨時調整自己的學習進度。此外改變了師生角色,教師由知識的傳授者及課堂管理者轉為學生的指導者和幫助者,學生由被動接受者轉為主動探索的學習者,師生雙向交流機制建成。


  二、翻轉課堂在中學數學教學中的實踐應用


 ?。ㄒ唬┙虒W設計環節


  教學視頻設計是保證翻轉課堂應用質量的基礎。在教學設計中教師要明確教學重難點內容,把握好教學目標,設想學生在課下自主學習中可能遇到的困難,然后精準把握教學進度,設計出和課堂教學環環相扣的問題。例如在教學《零指數冪與負指數冪》新課時,學生通過課下觀看教學視頻,加強學生知識內化和記憶,教學設計中提出以下相關問題,如根據以往學習的冪的運算法則可知,如果將指數范圍由正指數擴展到全體整數,那么冪運算法則是否還適用?翻轉課堂中學生針對這一問題展開自主探究,教師要引導學生正確思考,發現學習中的重難點,最后在視頻輔助下積極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激發出內心的求知欲,因此翻轉課堂教學設計環節非常重要,直接關系到學生學習興趣和知識掌握程度,因此要整合教學資源,體現出翻轉課堂的重難點和要點內容。


 ?。ǘ┳灾鲗W習環節


  自主學習是翻轉課堂的核心環節,教師提前將教學內容制作成視頻,學生通過課下觀看,課上認真完成作業活動,成功解決問題,實現掌握知識的教學過程。例如在教學“角的認識”新課內容時,為了讓學生深刻理解角是由一個端點所引出的兩條射線這一概念,插入學生在生活中常見的關于角的情景,如蕩秋千活動,兩擺臂與秋千之間的擺動是角概念的延伸,學生自主探究想象一直將兩擺臂延伸,最終是否會交叉形成角的頂點,當發現這一結果時會產生積極思考,更加積極投入到學習過程中。


 ?。ㄈ┱n堂內化環節


  翻轉課堂時間是針對學生自主學習知識的內化與升華,課堂上以問題為核心,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更加方便教師掌握學生自主學習情況,根據教學視頻和問題將學生劃分為討論小組,組內成員可通過對話、討論等方式探究解決問題。例如在教學《一元一次方程》新課時,首先讓小組總結和歸納不理解的問題,然后根據學習情況設置一元一次方程專題,以小組為單位解決問題,實現知識的內化和吸收。


  三、結語


  綜上所述,翻轉課堂適應了學生個體成長的需求,激發出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作為中學數學教師必須掌握翻轉課堂這一教學模式,從教學設計、自主學習和課堂內化等環節出發,要求學生在課下認真觀看課程視頻,不懂的問題在翻轉課堂中與學生、老師協作解決,提高中學數學教學質量和效率。


  第2篇:淺談農村中學數學中等生的培養作法


  王素玲(福建省漳州市龍海五中福建漳州363000)


  摘要:本文針對目前農村中學生源素質差的情況下,要想提高農村中學數學教學成績,必須從中等生入手。中等生培養是有效提高農村中學數學教學成績的重要方法。


  關鍵詞:中等生培養;農村中學數學


  處于城鄉交界的農村中學,面對著私立中學盛行,經過私立的層層選拔后的農村中學的學生生源素質很不好,面對著這樣的生源優生培養很難進行,作為農村中學數學老師要想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我們只能著手于中等生培養,但中等生的培養并非易事,時間較長精力較多。那么如何進行中等生的培養呢?


  1.耐心觀察是中等生培養的前提


  由于中等生與差生邊界模糊,容易分化的特點。在中等生身上同樣擁有優秀生的能力,甚至在某些地方會有超常的能力,由于種種原因造成他們在某些時候,某些條件處于中等水平甚至處于學困的狀態,只有耐心觀察找出原因尋找出問題根本的所在,并幫他們挖掘自己,發揮自己的潛力。中等生的培養要先了解班級中真正有數學學習潛力的學生,必經過長時間的觀察,從平時作業,課堂表現,課后與同學的交談,從學生的一舉一動去觀察去了解,從而能掌握到每個學生學習數學的實際能力,采用適合他們自己有效的方法才能把中等生培養成優生。如:我們班的一名男生,他在課堂上很安靜眼睛總是發直的,作業幾乎一團糟,其他科任老師一致認為,那男孩是個學困生,上課都沒有什么反映,有一天一位學生拿了張那個學生的漫畫給我看,我呆住了,那畫很美很生動,富有很強空間想象力。我突然告訴自己:這孩子不簡單,他畫能畫得這么好只要善于引導數學不會差??蛇@孩子由于父母離異長期養成對學習無所謂的態度,強制要求他認真對待數學會適得其反,只能耐心觀察等待。經過半學期的觀察直到學習《相交線與平行線》時發現這個男孩對圖形特敏感很喜歡解幾何題,其他同學都不會的問題他會,被同學稱為“幾何瘋子”,發現他很享受同學對他的這個稱呼。我對他說:“你要是在代數方面多用點功夫,你會更棒的?!彼麉s說:“沒事只要幾何會成績不會差?!蔽倚α诵?,啥也不說由著他,直到期末考他跟同學打賭:“這次考試幾何題目我的一定都對!”那張卷子幾何部分很多計算題,結果他都錯了,我發現他心情不好。我在他Q上留言:代數要不會認真學,計算題要不要補?過了幾天他回Q:要,從那以后他開始對代數用心了,不會的經常主動問我,漸漸的成績由差生轉化為中等生最后進入優生行列。耐心觀察是中等生培養的前提。


  2.興趣是激發中等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若能讓中等學生對數學感興趣,那中等生的培養就會事半功倍。中等生本來就相對差生比較自覺,但相對優生他們缺乏的是學習的主動性,只有激起他們對學習數學的興趣就會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主動性。首先讓學生喜歡老師。俗話說學生是看老師在讀書的這話說得很真切,同樣一個班級為什么有些科目學生成績很好有些科目卻成績很爛主要是喜歡兩個字在作祟,只要學生喜歡老師他們就會主動認真去學好這門功課,所以老師必須要學會收買學生的心、而如今一根筆一本筆記本或一句簡單的表揚收買不了中學生的心,只有跟學生交心才會真正走進他們的心,才會讓學生真正喜歡我們,愛上我們所教的學科,要跟學生交心老師要放下架子課后跟學生交朋友多與他們談心時刻關心學生的生活和學習,學生不如意要主動幫他們開解。其次課堂授課形式多樣化,語言講解幽默外,還必須采用課堂競爭策略,因為競爭能激起學生的斗志,只有讓學生之間存在競爭意識,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同時讓學生感受到競爭隨時存在,我從學生回答問題的反應情況,學生練習的速度和效率,學生的作業效果及解題的規范等方面進行競爭激起了學生學習中學數學的興趣,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自覺性,他們就會想方設法克服困難超越自己。


  3.微課應用,有利于中等生的培養


  在網絡信息的時代,農村孩子人人都有手機,如何讓學生利用手中的手機進行適當的學習?微課學習是一個很有效的方法。微課短小精悍,一個微課只需要十分鐘左右,里面有時會輔予優美的音樂或有趣的動畫,學生觀看時不易出現視覺,聽覺疲勞,有利于調動農村中學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微課內涵深厚博大,里面集中了課堂上所要學習的重難點,它不受時間和空間的影響,可暫停,可重學,甚至可跳著學,這樣可以實現以學生為主的學習方式,課外時間學生可以利用微課自主學習,提高他們自己獨立學習的能力,老師在課堂上可以針對學生在觀看微課中存在的問題可以進行討論與交流,增加了課堂容量,有利于中等生的培養。


  4.動手操作探索可以幫助中等生提高數學思維能力


  中等生的數學思維能力較弱,究竟是他們自身原因還是他們學習的方法有問題,為此幫助中等生建立正確的學習方法,掌握數學方法提高數學思維能力。在教學中我摒棄照本宣科把定理的發現,問題的解決轉化為讓學生自己尋找并大膽進行猜想解決問題的過程。如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條件我提出問題問(1)若已知一個角或一條邊的值;(2)若已知兩個角或兩條邊的值每個學生所畫的三角形會形狀大小一樣嗎?(3)如果要使每個同學所畫的三角形形狀大小一樣至少要什么樣的條件?采用讓學生分組動手操作探討以上問題,激起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在動手操作過程中體驗到猜想成功的喜悅、并對三角形全等判定條件記憶深刻,從而達到培養中等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改變利用死記硬背來掌握知識點技巧、從而逐步形成由學會到會學過程,真正提高中等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總之中等生的培養是提高農村中學數學成績的關鍵,是為優生的培養奠定有效的基礎。


  第3篇:中學數學教學中的有理數加減運算技巧分析


  冷惠玲(云南省文山州硯山縣平遠第一中學,云南文山663101)


  【摘要】在中學數學的教學當中,有理數的加減運算是很關鍵的一部分,對學生后續數學的學習發展也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說教師應該了解一部分有理數加減運算的技巧并且使學生對這些技巧進行掌握.


  【關鍵詞】技巧;中學數學教學;有理數加減運算


  一、中學生對有理數運算的理解特征


  學生對運算意義的理解是有層次的,對有理數加減運算而言,最容易獲得的是由現實情境表征或者口頭語言表征到書面符號表征的轉化.


  導致學生達到以上理解水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從知識的角度而言.有的知識本身就是人類認識過程的飛躍,初學起來比較困難.從教材的角度而言.知識的呈現方式和呈現順序對學生的理解產生了直接影響,從教師的角度而言.教師對運算的直觀表征比較差.從學生的角度而言.學生缺乏相關知識,傾向于程序化的解決問題的方式.


  二、中學數學教學中的有理數加減運算技巧運用


  (一)正負數分別相加


  在進行有理數的加減混合運算的時候,可以采用正數和正數相加,負數與負數相加的方法.舉個簡單的例子,求解6+(-3)+7+(-5)+10+(-5)+(-7)如果采用從左到右依次求解的話就會顯得非常的復雜,不僅有正數和負數的相加還有負數與負數的相加以及正數和正數的相加,所以說可以使用加法的結合律以及交換律對該式進行轉變,使其正數和正數相加,負數和負數相加,轉換為=(6+7+10)+[(-3)+(-5)+(-5)+(-7)]=23+(-20)=3,這樣一來,有理數的加減混合運算就會變得非常的簡單.


  (二)整數、小數以及分數分別相加


  在有理數的加減混合運算的時候,出現整數或者是分數和小數的混合運算是非常正常的情況,如,對該式的求解:7.1146+(-4)-(-9)+(-3又width=43,height=26,dpi=110又width=68,height=25,dpi=110這個式子,如果從左到右依次運算,計算量是非常的大的,并且也很復雜,因為其中涉及著分數的轉化,所以說這個時候就可以將分數、小數以及整數分類別計算,通過加法的結合律和交換律,使問題變得更簡單,學生甚至可以通過口語計算出來答案,原式=7.1146+2.8854+(-4-(-9))+(-3又width=35,height=26,dpi=110又width=43,height=25,dpi=110又width=18,height=26,dpi=110


  (三)編順口溜法


  在中學的數學教學當中順口溜是一種很重要的記憶方法,甚至在較高年級當中的“奇變偶不變,符號看象限”已經成為名言,所以說教師一定要重視教學當中的順口溜記憶法.而在有理數的加減混合運算當中我們可以編制這樣的順口溜:同號加,異號減,符號跟著大數走.然后教師再對這個順口溜進行講解,也就是如果在進行有理數的加法運算的時候,如果有理數的符號相異,那么就可以當作減法運算,如果有理數的符號相同,可以當作加法運算,并且其最終的數值符號應該跟絕對值比較大的那個數相一致.當然在有理數的減法運算當中也是使用的正數的相加減.


  (四)先添數、先拆數或者先并數法


  在計算一些無理數運算題時,可以通過先添數、先拆數或者先并數的方法對原式進行處理,然后通過彼此相加,得出最終的結果.


  三、有理數加減法運算教與學的策略


  (一)啟發性的講解


  啟發性的講解是重要的教學方式,運算的意義在不斷地擴展,這些新的東西只有通過啟發性的講解,學生才能夠明白,有理數的乘法,其運算的意義具有形式化的特點,其運算的法則具有規定性的特點,對這些知識,只有通過啟發性的講解,學生才能夠有所理解.


  (二)有指導的再發現


  探究教學與發現學習是重要的教與學的策略.學生的這種探究、發現是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的,是在教師啟發、引導下的再發現.對運算的教學,不可過分強調學生的發現.


  (三)先做后說,積極前進,慢慢理解


  既然理解是有層次的,是有限的,既然“飯可以一次煮熟,而認識不能一次完成”,我們就要先做,在做的過程,再來理解.這既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也是提高教學效率的需要.比如,小數乘法的意義,你只有先做,然后再來理解.而對負負得正,很長一段時間學生都不能夠理解.


  (四)適度訓練


  運算的教學按照教師的理解“最后就是那句話”,也就是法則.說一千,道一萬,最后要回到計算.所以,進行適度的訓練,在訓練中熟悉、掌握法則,在訓練中反饋校正錯誤,是極其必要的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教師可以通過上述的幾種方法對有理數的加減運算進行簡化,從而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有理數的加減運算法則.當然教師還需要結合教材的教學內容,通過使學生練習課后的習題,來加深對有理數的加減運算的理解,并且更好地掌握有理數加減運算的技巧,這樣才可以使學生在往后的數學計算當中游刃有余,也可以使數學的教學質量得到提高.

隨機文章

十八禁动漫肉肉无遮挡无码